本报昆明讯 6月18日,经施工人员两个月的紧张施工,由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电气化分公司承担施工的沪昆线接触网大修项目已完成软横跨145组,吊弦156条公里,分段绝缘器22台,主体工作量基本完成,进入最后阶段平推调整,标志着沪昆线接触网大修工程主体施工完成。

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电化分公司承建的沪昆线曲靖站(含)至小新街站(不含),包含4站4区间,主要工作量更换吊弦173.5条公里,软横跨145组,分段绝缘器22台及相应标识标牌。工程为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大,工期紧,加之工程所在区域地势险峻,施工物资运输非常困难,给施工带来挑战。
为按时优质完成施工任务,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电化分公司昆明大修项目部从狠抓施工组织入手,科学编制施工方案,见缝插针组织施工,强化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把控,提高施工天窗点的施工效率和工程施工质量。为了保障天窗点有效施工时间,项目部从现场执行力建设入手,对现场工艺流程、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等进行了周密部署,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了施工进度。
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创新施工管理,有效利用微信新媒体平台,施工期间实行每日坚持“三张施工照片”制度,即“班前点名照片”、“现场施工照片”、“收工预想会照片”,安排调度信息人员每日将施工照片发至微信工作群,项目管理人员每日通过工作群里每日的三张照片,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施工现场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施工进度始终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每日工程任务量按期高效完成。

沪昆线接触网大修工程属于既有牵引供电更新工程且为复线,前期更换吊弦施工为V停天窗,感应电强,临线列车运行速度120Km/h,安全风险较大。施工中,项目部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全员教育培训、现场盯岗、安全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主题活动等方面制定措施,增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为施工生产顺利快速推进提供了安全保障。
针对工程施工时间紧、组织难度大以及安全风险高的实际,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电化分公司党委坚持把党建工作与项目生产相结合,组织项目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勇担当·强作为·当先锋”党建实践活动、党员“创岗建区”活动等系列党建活动,融入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发动项目党员在施工生产中作表率,在攻坚克难上当先锋,充分激发了项目党员职工的建设激情和信心。
项目部12名女员工,担负了防护、驻站、预配吊弦、厨房和后勤保障等工作,个个“巾帼不让须眉”,按时参加班前点名、安全讲话,坚守施工现场,因天旱缺水无法洗澡,也无一人因病因事请假,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预配工班长兼接触网工任君,面对项目人员不足、工程量大、任务重的困难,身兼数职,任劳任怨,带领姐妹们每天在保证预配600根吊弦数量的同时,还能保证精准的尺寸。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任君就像钉子一样钉在现场,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再三核对,即使自己身患疾病,仍然带病坚守岗位,确保万无一失。

既有线施工安全风险非常高,项目部的驻站防护员付国萍深知自身肩负的职责重要性。在防护岗位上做得最认真、最负责的就是付国萍。“别以为驻站防护员工作轻松,风吹不到、雨淋不着,但责任非常重大,现场施工的干部职工的命都在你手里攥着呢。不认真做好防护工作,后果不堪设想。”付国萍说。为了干好防护员工作,付国萍总是早早来到施工现场,认真核对施工计划,参加班前安全讲话,掌握当天现场作业地点、作业项目等,每天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点都了然如胸,工作中规范使用标准防护用语,认真做好施工记录,确保了施工现场安全。快退休的年纪,依然奋斗在一线,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测量组7名员工,为确保工程质量一丝不差,常常忙到从早到晚,跑遍了现场的测量点,每天要走10多公里,鞋子都走烂好几双。测量技术负责人方涛,在项目建设短短两个月期间,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测量专家。施工中经过他测算的测量数据,无一出错。“测量计算均一次性到位”,得到昆明供电段领导的高度评价。

据悉,沪昆铁路是一条连接上海市和云南省昆明市的东西向铁路干线,全长为2633公里,全线为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该线接触网设备运行至今已达12年,载流吊弦已达到寿命控制周期,此次大修从沪昆线曲靖站(含)至昆明东站(不含),工程完工后,将大大提高该管段行车安全性,保障列车行车安全,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完善区域路网建设。中铁五局电务城通公司电化分公司自2003年进入昆明铁路局接触网大修改造工程市场以来,先后安全优质完成了南昆线、盘西线、威红线、水红线、昆玉河线、沪昆线等共计1000余公里电气化接触网大修改造工程任务,为企业在昆明局创造了良好信誉。(陈凯 江琴史理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