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网络舆情抽样与分析方法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1/9/30 13:24:16     
 

中国社科院2008年12月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突破了娱乐与休闲目的,2008年有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倾向于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政府和企业对网络舆情工作的日益重视,搜索引擎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也取得了突破,①网络舆情监测分析变得日益重要。因此,探讨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就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舆情选题与抽样

1.寻找选题

网络舆情的选题主要包括事件、话题、现象、课题等。具体内容则来源于舆情监测软件智能抓取、论坛热帖排行、网站热点新闻排行、编辑根据工作和形势需要做出的选题。另外,舆情选题还有基本的评估体系。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的时间与空间因素,具体关注:事件是否发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城市,波及地域范围是否广泛,是否波及国内其他重要区域或引起外媒关注,发生的时间是不是接近或者处于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时期,事件延续时间的长短,事件发展所处的阶段,是孕育期、爆发期,还是平息期,要争取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舆情事件发生后的主观民意诉求,具体权衡:有多少人关注事件,事件讨论的范围突破了多大的地域界限,舆论关注程度如何,网民是泛泛而谈,还是深度关注,在态度、认知和行动上有何具体表现,对事件当事人和责任方的态度如何,对事件有关部门的态度如何,对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如何评价,事件在民间所引发的刺激效应和对社会稳定的风险预期等。

2.科学抽样

(1)抽样原则

美国抽样专家科什认为,科学的抽样应该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即目的性原则、可测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②因为科学抽样是进行舆情事件分析重要的前期环节,结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抽样的科学规范与否直接影响舆情分析结论的可靠性。抽样应该坚持的具体原则有:权威性,影响力大的论坛、博客和新闻网站;关注性,点击多、回复多的新闻或者帖子;时效性,以最新事态发展现状为准,多选新帖;客观性,不带有个人主观喜好,兼顾不同倾向性言论,做到意见最大化;观点性,选择倾向性明显的评论与言论;丰富性,材料丰富而得当,一般抽样不可遗漏重点媒体和网站的热帖。

(2)样本范围与分类

A.媒体信息从体裁上分为报道与评论,抽取样本应以评论为主;从地区上分为全国性媒体、地方性媒体与境外媒体;从体制上分为体制内媒体与商业化媒体;从文章来源上分为原创与转载。另外重大涉外舆情事件还要关注境外媒体。

B.网络言论载体以论坛为主,区分网络言论来源,并对言论分析的比重进行加权。论坛从地域上分为全国性论坛和地方性论坛;从内容上分为综合性论坛和专业性论坛;从关注度和影响力上分为重点监测论坛和即时监测论坛等。

网络舆情分析框架与方法

1.舆情事件分期与类型界定

对舆情的分析要明确事件或话题本身所处的阶段,一般分为引发期、酝酿期、发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处理期、平息期和反馈期等不同阶段。其次,应该在分析某一舆情热点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类型界定。热点事件一般主要分为突发自然灾害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公权力形象、司法事件、经济民生事件、社会思潮、境外涉华突发事件等。在一些舆情案例分析中,就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需要关注的是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城管商贩关系、贫富关系、劳资关系、百姓民生等。

2.舆情分析基本框架

针对舆情的影响力、民众利益的关切度和对公共部门形象的破坏程度,舆情分析的观点参数设置与数据分析框架应注意反映如下情况:事件发展概况与脉络,民众的主要观点与情绪是什么,民众处于认知、态度表达还是处于行动阶段;引起民众从认知到社会运动、甚至社会骚乱的程度;组织化程度与有无行动计划性;慎用政治化解读,分析有无明确的利益诉求;有没有对现存社会体制构成巨大冲击;被反华势力支持或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动的对象目标明确与否,其具体指向是哪些部门甚至现存体制等;舆情分析研究人员要成为“非参与性的观察者”,而要防止成为“非观察性的参与者”,③既要保持中立,又要敏锐。

3.不同类型舆情分析比较

一旦确定了舆情研究中将被描述和分析的人或事物,舆情分析人员就可以对这些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社会现象或社会体制对象的舆情样本进行横向研究,做探索性、描述性或解释性分析,以政策建议为针对性目标做应用性的研究。另外,从时间维度考虑,对于舆情事件与主体的发展变化,可以针对不同人物、组织和群体进行纵向研究。④区分舆情分析的不同类型,可以发现:中央部委形象、地方政府形象和企业形象舆情分析侧重发展中亟须解决的焦点问题,一般样本选择比较复杂,特别是网络言论,要运用多种抽样方法;社会热点事件舆情分析要注意题材广泛,但一般来说事件呈发展状态,样本选择需要注意时效性与全面性,需要考虑复杂因素进行综合把握;话题、现象类舆情分析的题材也很广泛,但要注意抽样与分析的尺度,结合对象发展趋势与特点,找准角度进行参数设置,有些网络舆情虽然时效性强,却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4.舆情报告图表制作

由于图表与列表能够清晰、直观、简洁、深刻、形象地表现舆情事件,因此其制作的科学规范化特别重要。首先,一般常见的分析方法有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和流程图法等,⑤应该根据舆情事件本身的特征科学选择图表,如趋势图、比例饼图、百分比柱图、流程图等,表格的设计则要简洁实用,科学高效;其次,舆情分析图表在数据来源上要注意区分传统媒体、网络论坛、博客、问答网站等;第三,在媒体类型上注意区分媒体历史形态、媒体控制类型与地域类型;第四,分析舆情言论主体的身份特征,如媒体、官员、机构、意见领袖、网民等,进行社会化考察;最后,在对各种观点做具体而微的定性分析时,为研究结果做结论时应该注意材料之间的异同,避免为了结论的独立精确而牺牲材料的丰富性,应该兼顾赞扬、支持、中立、不关心、反对、谴责等不同态度,以防止观点遗漏导致分析结论偏颇,立体化、多层次、客观地反映我国转型期多元化社会的不同利益诉求,为决策和研究提供科学全面的参考。

责任编辑: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