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五局五公司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回顾
遇水建桥、逢山打隧,中铁五局五公司,是一支以隧道施工为主的“穿山劲旅”,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祖国同奋进,共成长。四十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向了复兴之路,五公司也不断做强做大,从1978年一个处一年只能打1公里多的铁路隧道,到2018年一年一个公司可以完成20多公里的隧道,工效提高了几十倍。回想起公司四十年来打隧道的华丽变身,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的发展历程,令人感慨,更令人振奋。
(一)改革开放初期 开路先锋起步艰

五公司打隧道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历史。
1978年11月,铁二局七处(中铁五局五公司前身,1979年更名为铁五局五处)在林海雪原——黑龙江海林县横道河子,举全处之力,历时3年多,打通了滨绥铁路全长3900米的杜草隧道。平均一年只完成1公里多,当时的隧道施工能力之低可见一斑。造成隧道施工能力低下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当时打隧道主要靠采取人海战术。杜草隧道为是缤绥铁路复线增建的I级单线隧道,隧道位于林海雪原深处,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4月为降雪期,气温在零下20多度。1994年4月接受任务、筹建七处,1974年5月进场建点,1975年5月1日开工,七处下辖两个工程段8个工程队、2个机械队及汽车队、电站、机械修配厂、工地医院,处机关就设在了隧道附近的横道河子镇,七处在杜草隧道施工的人员最高峰时期达到了4005人。
二是当时的隧道施工机械设备十分的匮乏,开挖使用人工打风钻,出碴采用风动和电动装碴车,运输先期使用人工推的斗车,后期才改为电瓶车、梭式矿车。
三是当时隧道采用工法十分落后,主要采取矿山法施工,根据围岩类别分别采取了上导坑开挖先拱后墙法、下导坑和蘑菇形开挖先拱后墙法、漏斗棚架和反台阶开挖先墙后拱法。由于施工技术和工艺原因,施工进度缓慢,且发生过三次坍方冒顶事故。
当时,我们的先辈们靠着人海战术,肩挑背扛,冬天还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坚持施工,隧道内从拱部垂下的冰凌一直到地面,但是大伙的热情似火,以坚强的意志、以血肉之躯与艰苦的环境“雪”战到底。建点之初,职工们冒着森林蚊虻和含有剧毒的草爬子叮咬的危险,上山伐木砍树,保证了工棚修建;冬天最低气温零下30度,洞外水管用稻草包裹深埋,洞门用棉被作寒门,洞内烧火炉,确保了冬季坚持施工;为弥补食物短缺,七处成立成场,开荒400多亩种粮种菜养猪,解决了职工吃住困难,对隧道施工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重重困难之中,他们创造了4次月度百米成洞施工纪录,经过3年6个月的施工,杜草隧道于1978年11月15日竣工,成为七处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一项工程,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树立起了企业永远不倒的精神“高地”。
(二)上世纪八十代 开拓进取立丰碑

五公司打隧道的历史,是一部顽强拼博、开拓进取的历史。
八十年代,五处参加了衡广复线建设,这是二、五局分建后,五处担负的第一项国家重点工程。承建衡广复线66公里的施工任务,其中全长6060.33米的南岭隧道为全线第二长电气化双线隧道,号称地质博物馆,地质条件十分复杂。1217名参建职工发扬“顽强拼博,依靠科学、团强协作、创新开拓”的衡广精神,历经9年奋战(其中停工缓建2年),于1988年5月竣工,1989年,南岭隧道荣获中国建筑行业最高荣誉奖——“鲁班金像奖”。
相比70年代,五处在衡广复线打隧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最为主要原因是因为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1983年-1988年,局给五处增添了46台进口机械设备,价值1534万元,1983年11月在衡广复线海口双线隧道首次使用了全机械化作业,采用全断面开挖,开挖使用芬兰双臂液压台车,出碴使用瑞典的立式扒碴机,喷锚支护,无轨运输;其次是因为隧道施工新技术大量被运用,在南岭隧道首次推广使用新奥法施工,正台阶法和光爆开挖,使用了超前钻孔预探预报,采取了注浆超前支护,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注浆中捅掺与早强剂等,科技攻关取得累累硕果,光面爆破和喷锚混凝土获五局QC成果一等奖,1986年南岭隧道荣获铁道部“文明样板工程”奖杯,1987年3月6日,时任国务院副经理李鹏等领导视察南岭隧道,对隧道施工质量和职工艰苦奋斗精神给予了赞扬和肯定。1989年,南岭隧道获部级、国家级优质工程奖、“鲁班金像奖”,成为五处成立以来首次摘得的最高荣誉,铸造了企业不朽的历史丰碑。
(三)上世纪90年代初入市场露锋芒

五公司打隧道的历史,是一部攻坚克难、能征善战的历史。
90年代,铁五局五处走进市场,凭借实力投中了成渝高等级公路中梁山隧道和引洱入宾老青山隧道等路外工程,创造了骄人的战绩。
中梁山隧道瓦斯含量为全国公路之最,号称“华夏第一洞”,为当时国内最长的公路双线隧道,左线全长3167米,右线全攻3104米。中梁山隧道集断层、软弱围岩、大溶洞、高浓度瓦斯、大涌水隧道于一体。面对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重重困难,采用了全断面、新奥法、全机械化作业,隧道开挖采用日本古河三臂液压钻孔台车和瑞典阿特拉斯两臂液压钻孔台车,出碴运输机械采用卡特皮特966D及日本小松420大型轮式装载机装碴,大型日野、太拖拉及红岩自卸车运碴,配备了西德EZA-30S混凝土搅拌站等一系列先进机械设备,运用了“特种水泥砂浆锚杆拉拔”“隧道地质雷达探测”“隧道摄相定位分析”和瓦斯检测、遥测监控、大型机械施工与机电防爆设备配套技术。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和施工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施工工效明显提升,工人劳动强度大为减低。经过1690名参建职工4年攻坚,中梁山隧道于1994年安全优质高效竣工。
引洱入宾老青山隧道是五处承建的首个水利工程,全长7745米,连续三年不间断涌水,最高日涌水达5万立方米。1994年4月,经过历7艰苦卓绝的施工,最终成功打通了老青山隧道,圆了宾川人民百年梦想,大理州人民政府为表彰五处人的卓绝功绩,在隧洞出口建立了纪念碑,这为中铁五局进入并拓展水利市场创建了不朽的业绩。
同时,在铁路施工主战绩上,五处人还在南昆铁路芽1号隧道创下了140天掘进1010米的局南昆线导坑掘进纪录;在营盘山成功实施《中等长度单线隧道有轨运输快速施工设备配套技术》课题,创造了全线单口月成洞130.96米的施工新纪录,1996年4月23日人民日报进行了刊发报道。
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施工纪录不断地突破,标志着五处隧道施工技术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显缩小了与国外先进隧道施工水平的差距,在中梁山隧道施工中被甲方誉为一支过得硬的铁军,企业声名远扬,为企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
(四)步入新世纪 穿山劲旅竞风流

五公司打隧道的历史,是一部继往开来,勇创一流的历史。
进入21世纪后,五公司隧道施工水平又有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6月五处改制为中铁五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进入了铁路、公路、水利水电、市政等广阔的市场,2004年公司荣获国务院表彰的14家“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称号。
2004年公司建设完成了贵州"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乌江水电梯级开发的"龙头"电站---贵州省洪家渡水电站的溢洪道工程,号称华夏第一洞,为当时开挖断面最大的水工隧道,2008年为公司夺得第二座“鲁班奖”。
2009年,运用了HSP声波反射法为手段,结合TSP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地质雷达、红外线探测、超前钻探等超前预报综合技术,采用了CD法、CR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等施工方法,用时不到3年,顺利打通了具有“世界隧道施工难度最大工程之一”之称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海棠隧道,创造了国内串珠形溶洞隧道施工的新方法,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进行了播报。
近年来,五公司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承担了10多座长大铁路、公路隧道,捷报频传:2016年6月,通过采取集约化施工组织、光面爆破、水压爆破、巷道式通风等施工技术,历时四年半,顺利打通了沪昆高铁第一长隧全长14756米的壁板坡隧道。同年打通了双线总长9330米世界高原冻土公路第一长隧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2017年,打通了成贵高铁全线“最软”的隧道全长6861米的应山岩隧道;2017年8月,公司历时3年,顺利打通“我国极寒地区高铁第一长隧”哈牡客专全长8755米的虎峰岭隧道,中央电视台16次播放,中央广播电台、科技日报、中国日报、新华网等国内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港澳台、海外华文报刊共9家媒体也分别以《哈牡高铁虎峰岭隧道贯通:刷新中国高寒地区高铁隧道多项纪录》为题聚焦报道虎峰岭隧道贯,进一步提升了中铁五局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目前,五公司承建了玉磨铁路安定隧道、通达隧道、大瑞铁路保山隧道等国家重难点工程,施工中采用国内外成套先进工装进行施工,C6多功能钻机做超前地质钻孔预报和注浆堵水、配置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开挖掘进、采用隧洞多功能作业台车拱架作业、钻注一体锚杆机施作锚杆注浆、阿里瓦喷浆机组喷混凝土支护、大型装载机装渣以及先进的自卸车运渣、钢模台车进行洞身混凝土作业,隧道施工的技术和实力有了质的飞跃。2018年5月,玉磨铁路安定隧道斜井创下软弱变形隧道快速掘进152米的全线施工纪录,得到中国铁路总公司领导的肯定。2018年10月,五公司喜中滇中引水大理Ⅱ段施工1标全长16.918公里引水隧洞,为五公司成立以来承揽的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项目,2018年10月26日,由国内一流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组成的“变形金刚战队”云集重点工程海东隧道2号洞,开启了五公司再创新业绩的豪迈征途,充分展示了中铁五局雄厚的施工实力,得到云南省政府和省水利厅领导的高度评价。
五年来,五公司累计完成隧道成洞220多公里,隧道施工实现了“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管控,隧道施工机械、技术、工艺水平和施工能力跨入国内乃至国际先进行列。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薪火相传,中铁五局五公司如今阔步走进新时代,走在提质增效的发展大道上,必将在隧道施工领域永远挚起那面不倒的“开路先锋”旗帜,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作者:何增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