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7日,米其林中国宣布将在下半年正式发布上海米其林指南。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第一本中文版的米其林旅游指南《欧洲经典游》在国内上架,就已为日后进军中国市场埋下了伏笔。
相比旅游指南,米其林轮胎在国内显得更有知名度。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业务的确隶属于同一家公司。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汽车工业才刚刚起步,驾驶汽车是一项很刺激的冒险活动。米其林兄弟为了鼓励人们积极地参与旅行,制作了一本简易方便的手册,为驾车者提供实用的资讯,例如行车路线推荐、车辆保养、汽车修理行的地址、酒店和餐馆的地址等。就这样,第一本“米其林指南”诞生了。

为了追求更好地服务人们旅途出行的目的,一家生产轮胎的公司却奇迹般地创造了一本世界知名的旅游宝典。
现在,人们能够依赖智能手机来快速获取信息,悄然步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需要旅行。米其林指南提供一项便利,可以让人在陌生的地方轻松地找到好的餐厅、好的酒店、好的去处。随着这类业务的拓展,除了米其林指南,他们还推出了绿色指南和米其林公路地图。相比于收受巨额广告费用的时尚杂志,米其林指南通常为旅行者提供了更为客观的选项。
国内不少高档餐厅曾对外宣传拥有米其林大厨坐阵,以此吸引食客。但在上海米其林指南发布之前,中国内地并无一家货真价实的米其林餐厅。米其林只将星级授予餐厅的传统自伊始延续至今,且一贯声明评价限定某一家餐厅的特定门店。
成为一家米其林餐厅绝非容易的事。米其林指南繁琐细致且近乎严苛的评审流程激励了更多的追逐者。关于神秘的米其林评审员,传言一直挑拨着大众的好奇心。按照米其林的惯例,在发布某一处地标的指南之前,会做足前期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这种准备主要在两个方面,聘请评审员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米其林会安排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当地选拔和培训一批专业评审员,使他们成为熟悉米其林指南评审标准的全职评审员。除此之外,米其林也尤为看重对当地市场进行基本调研,包括深入了解其饮食文化的特点,调查当地餐厅与酒店数目,都会在列在神秘的前期行动当中。
但比起善于坚守传统,或者制造神秘,或许历经百年检验的公正性强化了米其林作为烹饪界尊荣的符号象征。这本“餐饮圣经”被奉为行业最高水准的标尺。虽然米其林从未直接褒奖厨师,但它却恰如奥斯卡之于演员的荣耀一般极具魔力。
如今法国大厨出走欧洲,寻求亚洲新兴市场的食客,已不再是新鲜事。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促进了烹饪界人才的流动。另一方面,近些年中国持续升温的旅游市场正吸引着更多的国际目光。
中国的消费者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消费能力。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估算中国境外旅游者2015年共计花费了2150亿美元,相较前一年攀升了53%。而基于对逾1000名中国旅游者进行的调查,《FT投资参考》认为中国新生代的旅游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他们选择将更多的钱花在外出用餐、舒适的酒店和高质量消遣上。
一位从事出境旅游的业内人士曾形象地描述了中国新中产的消费观念—— “我们的客户去意大利观看歌剧,去北欧领略北极光,在巴黎的米其林星级餐厅用餐。”现在,中国消费者似乎显得迫切需要像米其林指南这样提供国际权威机构提供参考意见。

对于行业伯乐米其林来说,此刻的中国市场也许正是一块风水宝地。米其林中国CEO方诺德曾接受媒体采访,他认为“如今的米其林指南在亚洲其它地区已经积攒了丰富的经验,也收获了不错的反馈,开启亚洲新的目的地时间已经成熟”。事实上,米其林中国区的总部就设在上海,对这座城市也有深入的了解。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Michael Ellis也曾向媒体表示,上海不仅有大众化口味的食物,也有明星级的美味,再加上“高水平餐饮环境和丰富的创造力”,因此上海被选为进入中国内地的首站。
上海对于米其林而言,可不只是一座拥有高水平餐饮的中国城市。支付宝在2016年年初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上海是中国餐饮消费最多的城市。当地市民对吃的热情可以在诸多网红美食事件中窥见端倪。无论是被炒成金团的咸蛋黄肉松青团,还是挤破弄堂的腌笃鲜粽,都在显现着这座城市对于美食的想象力。
作为撕开中国市场的裂口,上海也许是一个必然的选项。拥有巨大经济体量作为消费支撑,精致且前卫的消费观念,根植于历史的“西化”造就了包容开放的城市风格,都促使米其林最终选择了上海。
2015年,上海人均消费支出达到了30520元之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同年上海GDP总量高达25300 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占比超过六成。这座拥有2425万人口的“魔都”,在中国大陆城市中其产业结构与全球发达城市最为相似。
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已将城市建设瞄准了2040年成为全球城市的目标——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与之匹配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人所熟知的全球城市,例如纽约、伦敦、东京都是米其林评选忠实的目的地。通常来说,米其林指南会将国际标准及世界媒体的关注带到受选城市,这符合渴求全球化舞台的上海。
如今,城市文化中弥漫的西化气息折射着一百多年来上海对外开放的历史。在中国,这里是海归最中意的内陆城市。也正如许多国际企业将中国总部设在上海一样,外籍人士最喜爱的居住地亦是这里。同时,与米其林擅长西餐评点契合的是,在上海几乎可以找到烹制任何一个国家地道风味的精致餐厅。也曾有评价说,上海的餐厅与酒店的水平代表了中国业界的最高水准。
米其林选择上海作为进入中国大陆的首站有自己的战略考虑,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与其说合适,不如将上海米其林指南理解为双赢的产物。上海迈向全球城市的征途上需要像米其林指南这样的国际权威提供监督,米其林踏入中国大陆市场也需要上海这片适宜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