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铁五局黑干八标项目部机电部部长兼机关党支部书记、拌合站站长陈祖洋
何增旺 杜开章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伯乐”们都希望能物色到一匹“千里马”,简单地说就是既能干又具敬业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这样的人才在现实中正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很幸运,“得来全不费功夫。”在中铁五局五公司黑干八标项目部我就碰到了这样一匹“千里马”——他就是项目部机电部部长兼机关党支部书记、拌合站站长陈祖洋。 陈祖洋出生在贵州安龙县,家里排行老三,由于他为人处事随和,所以在项目部不论年龄大小都叫他三哥。他1.70米左右的个子,黝黑的肤色,高高的颧骨突显出布依族人特有的气质;他说话幽默风趣,常常与项目部的东北人比谁的普通话更标准,于是,操着浓重的“贵普”(贵州口音的普通话),将绿(lǜ)茶说成(lù)茶,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三哥的N种技能 在数学中,N代表未知数。与三哥认识了十几年,真正相处才将近半年,机械修理工出身的他,我不知他还有多少技能没亮出来,他似乎无所不能。机电设备类:汽车、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拌合机、发电机、电焊机… …所有的机器坏了都要找他去解决。家用电器类: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开水器、电磁炉、电插座、电灯泡……一切的电器坏了也都非他不可。他的N项技能,就象动漫中的《哆啦A梦》,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除此之外,他就象一盒“万金油”,抹在哪里都见效。他不但是各种机电设备、家用电器修理的全能型人才,而且还会驾驶和操作多种机械设备,譬如,项目部生产指挥车驾驶员临时缺位,他就充当小车司机;挖掘机、装载机、起重机等临时找不到操作手,他就当仁不让,立即顶上去,使得生产(工作)一刻也不耽误。 在生活中,三哥还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煎烧炸炒、蒸焖煮炖样样在行,每当项目部食堂搞招待或员工节日会餐,他都是“首席大厨。”他的炒田螺在红色边疆农场家喻户晓,一次,某单位周末搞野炊,就特意请他亲自出马炒田螺,吃后无不翘起大拇指!一来二去,他与当地有关单位的人都混熟了,事情也好办了。项目党委书记漆贵彬说:没想到一手好厨艺对沟通协调工作还收到了奇效。 人在职场,不但要能干,最重要的是要肯干,同时还要有信念和精神作支撑。陈祖洋同时具备了这样的品质和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 2015年5月,中铁五局中标黑龙江干流堤防工程第八标段(红色边疆段),工程全长23.868公里,总造价1.88亿元,合同工期约19个月。工程中标后,陈祖洋第一个先期抵达参与施工调查,所以在黑干八标近24公里的战线上,哪个里程桩号在什么位置,哪个部位设计了什么附属工程,他都一清二楚。在参与施工组织过程中,仅用10天时间,他就将100多台各类大型机械设备组织调配到位,迅速形成了大干的态势。到目前为止,黑干八标项目部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在全线23个参建单位中始终在领跑。 有事没事,总喜欢与他一起聊天,言谈中,表露出他对那些年工班工作和生活的些许不舍。“一步步从工班走过来,我已经习惯了那种无拘无束,与小伙伴儿们围坐成一圈,大口吃菜、大碗喝酒,不时说几句粗话调节气氛,苦中作乐的生活状态,现在坐办公室反而还有些不适应,半天不上工地就憋得慌”,陈祖洋如是说。在黑干八标近24公里的堤坝上,不管雨天与晴天,也不论炎炎夏日还是瑟瑟深秋,更不计风多大、雪多深,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他不在拌合站,就是在施工现场,不在标头就在标尾,不在修车就是在修发电机,不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总之,除了晚上睡觉,他就象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不知疲倦地运转着。 今年8至9月,由于黑龙江311省道进行维修、翻修,给施工材料运输造成极大困难,通过项目部领导与有关方面协调,对方同意夜间停工放行。因此,项目部领导随即决定,从领导到员工,所有人员轮流到施工现场值班备料。就这样,我们俩被安排在一个轮值班,开始了辛苦的夜间劳作。在夜幕下,运输砂石料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我们就在漫天的灰尘和排成长龙的车流中来回穿梭,逐一测量车载方量。我的膝关节有些疼痛,他就左手拿着手电筒,裤兜揣着钢卷尺爬上车厢,我在下面拉着卷尺的另一端开始测量。一车、两车、三车……量完最后一车已经是第二天早晨7点过了。一个班下来整整12小时,累得我腰酸背痛,脸色发青,眼睛又红又肿,头脑昏昏沉沉的。他却依然精神抖擞,毫无倦意的样子。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一晚上算啥!前几天有一个值班司机请假回家,我临时代班,连续值了三晚上的班也都不觉得。我跟他开玩笑说:都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你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这块料是不是有质量问题?说完,我们俩都会心地笑了! 陈祖洋不但是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工作责任心极强,严格得让人发怵的人。有一天夜里,一个运料司机因车子大梁出现裂纹,没有将料全部运到指定位置卸载,而是将近一半的料卸在距指定位置约5公里的堤坝边,他硬是逼着司机返回现场查验属实后才给他签单确认。另一次是,一名司机白天将车厢挡板加高,夜间就将挡板拆掉,意欲趁着夜色蒙混过关,少拉多算,可是哪里逃得过他的火眼金睛。“站住!你怎么回事啊?你的车拉多少方”?“23方啊,司机答到。”“你少来这一套,加上挡板才是23方,拆掉了还有23方” ?最后司机不得不承认弄虚作假的事实。他拉着钢卷尺一量,才20.5方,足足少了2.5方。后来,所有的司机只要看到他值班,再也没有一个敢偷奸耍滑、弄虚作假的了。 由于他工作的出色表现,2015年9月被项目部评为优秀员工。 一个人特有的优秀品质,一方面是自身的养成,另一方面是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尤为重要,陈祖洋的父亲曾是闻名遐迩的铁道部和贵州省劳模。虽然老人家因为积劳成疾早已离世,但其精神和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儿子,劳动模范的精神代代相传。 廉洁从业的精神 身为机电部部长、拌合站站长,陈祖洋手里掌握着大大小小上百台设备,同时还拥有混凝土的生产、供应、调度权,手里有资源,是实权派人物。在有些心怀鬼胎的人看来,他是有利用价值的,就暗自盘算着怎样接近他,如何从其手里捞取好处。在黑干八标约24公里的工地上,一共十几个劳务施工班(组)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同时进行同一工序作业,为了抢进度、抓效益,班组长们往往不顾项目部的统筹安排、调度,就歪招频出、各显神通。你送2000,我送3000,他送5000……陈祖洋“应接不暇”,一次又一次地拒绝,分文未取。今年10月26日,陈祖洋照例到工地查看生产设备的运转和施工便道的维护情况,某班组长为了多占用设备使用时间,趁其不备将1000元现金塞进了他的车里,等反应过来时,人早已不见踪影,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好象人间蒸发了似的。正在他心急如焚之时,恰巧碰到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何增旺和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漆贵彬乘车到工地检查工作,他就将“收钱”的经过向漆书记作了汇报,并将钱全数交给了漆书记,这个过程正好被何部长用镜头给记录下来了。事后,项目部党工委书记兼纪检组组长漆贵彬将钱一分不少地上交了公司纪委。 家风正,则正身。听陈祖洋说,父母常教导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哪怕是一分钱的咱也不能要,用自己的诚实劳动挣来的才能用得踏实、用的心安理得。”身为儿子,他牢记着父母的谆谆教诲,将良好的家风传承了下来;做为公民,他坚守住了一个公民的道德底线和法律边界;荣为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廉洁从业的可贵精神和“拒腐蚀,永不沾”的高尚情操。 乐于奉献的精神。 参加工作20多年来,陈祖洋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工种换了一个又一个,从修理工、电工、开挖工、架子工、混凝土工、施工员、副队长到今天的机电部长、拌合站站长、党支部书记,一路走来,他没有任何的埋怨,更多的是感恩。有些时候我们也坐下来小酌两杯,难免谈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和工作情况,他说,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就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领导把我放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锻炼成长,我学到了一些小小的本领,只要领导信任、单位用得着,我都会不遗余力把它奉献出来,以报答领导对我的培养之恩。他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甚至做的要比说的多,说的不如做的好。 根据项目部今年的施工计划安排,黑干八标的混凝土工程10月中旬已经完成,随着各个施工工序的逐步推进,目前工地上的机械设备也不多了,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也相应的减少了,作为主管机电和拌合站的他可以放松一下了。然而,陈祖洋不但没有放松下来,反而更紧张了。今年7月份,业主给项目部下达了“年内确保完成工程总造价的80%,力争完成90%”的工期目标。(根据黑龙江省黑河市的气候条件,一旦进入冬季,气温可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左右)为了完成任务,目前整个项目部都在与时间赛跑、抢抓工期。因此,陈祖洋主动请缨参与生产管理,工作不分分内与分外,哪台设备出故障了,他就立即动手解决;哪里施工便道不好走了,就马上调设备进行维修;哪个班(组)材料供应不上了,就主动协调解决……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你什么都干、完命的干,不怕把别人的“饭碗”抢了?他笑着淡淡地说:爱说啥说啥吧,你还能堵住别人的嘴巴不让人说话?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劳、敦厚、质朴,只顾工作、不管世故的人,一个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