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名张永革,出生于1956年10月,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到延安工作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延安市文联主席,延安书法家协会主席,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延安市一、二、三、四届人大常委,陕西省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进行陕北民间艺术的挖掘保护整理工作,并在西安美术学院建校50周年之际,将全部收藏捐献给母校,是延安青年黑白木刻活动的组织者和发起人,“鲁迅版画奖”获得者。2004年开始专注于水墨画创作。
1956年 生于陕西
1975年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同年至延安工作至今
1976年 抽调至人民美术出版社修改画稿,完成创作任务
1977年 发起延安青年黑白木刻活动
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线
开始进行陕北民间艺术的考察挖掘整理工作
1989年 任延安市文联副主席
1995年 参加全国八届美展,入选作品《天上下起了毛毛雨》
参加全国十二届版画展,入选作品《陕北畅想系列之一》
1999年 获鲁迅版画奖
参加全国九届美展,入选作品《风和日丽》
母校50周年庆之际,于西安美院举办艾生个人画展
2000年 参加全国十五届版画展,入选作品《日月同辉》
2001年 任延安市文联主席
2002年 当选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006年 北京皇城艺术馆举办艾生水墨家园画展
2008年 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入选作品《陕北道情戏》
2010年 当选陕西省美协副主席
2012年 参加长安精神——陕西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香港展
于沙漠之花美术馆举办生命在高原——艾生陕北畅想木刻艺术展
2013年 作品在“荣宝斋”展出
木刻版画在798艺术区“闳约艺术中心”展出
2014年 作品参加第十七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作品在秦商艺术馆长期展出

艾生 2013年《古城延安》

艾生 2012年 《黄帝陵》
展览名称:艾生水墨家园
Name:Aisheng Ink Home Series
展览时间:2015年5月6日(09:00) —— 5月18日(12:00)
Exhibition Time:6th May, 2015(9:00 am)to 18th May,2015(12:00 am)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 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Hosts: The Art Committee of China Artists Association
Shaanxi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Shaanxi Artists Association
展厅号:3、5号展厅
Hall:No.3,No.5
承办单位:秦商(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Organizer:Qinshang(Beijing)culturemediaco.,LT
黄河之水天上来,穿越陕北高原,奔流不息,养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也构筑成宽广博大的自然景观。现代以来,中国画家以大河上下、陕北高原为主题进行的美术创作薪火代传,书写了美术史新的篇章。一方面,陕北高原洪荒朴茂的自然景观极大地震撼着画家的心灵,以其既单纯而又丰富的形态提供着鲜明的视觉意象,让人放歌长吟;另一方面,以延安为中心的中国革命为陕北高原的人文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革命历史的内涵与自然景观的特色交相辉映,更是吸引着几代中国艺术家前往踏访。从当年的长安画派到今日的当代画坛,陕北高原成为中国美术的重要主题。
艾生先生正是立足于这片具有充分的人文积累和艺术积淀的厚土之上,长期进行不懈的艺术探索,作为一名延安画家,更显示出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与艺术道路。当我在延安看到艾生的一大批水墨作品时,我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位对自己的家园热土充满真挚情感的画家,也是一位脚踏实地、努力精研的画家。近十年来,他以水墨为语言,以延安和陕北高原为主题,画出了一大批新作,其中有不少尺幅巨大的作品,是他忘我投入创作的力作。在水墨这个领域,他画出了陕北高原的精神气象,也寄寓了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学术追求。
基于长期的生活积累,艾生笔下的山水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一批表现延安山水的作品中,他深入体察革命圣地的历史印记,以细腻的观察描绘了延安的山水风貌和红色经典,赋予革命圣地以一种种历史的色泽。例如在《岁月如金》中,他以延安“鲁艺”的桥儿沟旧址为对象,用带有阳光感的笔调和色泽描绘了景物与形象,传达出一种真切的人文气息,既有革命遗址历经岁月的沧桑痕迹,又有温暖的历史记忆;在《杨家岭的早晨》中,他突出地强调了冬雪之际晨光初照的景象,在写实的基调上加入了独特的感受;在《枣园梨花开》中,他着意刻画枣园的春色,满幅新绿盎然,梨花初开,富有陕北春天郁郁葱葱的生机,更寓意着革命历史生命力的生生不息。这些主题性的山水创作,在形制和意涵上都有他自己独到的感受,是延安人笔下的丹青延安。
带着主题意识表现陕北的山水,是艾生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他在面对陕北山水时总能用一种独特发现的眼光,在对自然景观进行观照摹写的同时提取出内在的意象,赋予自然山川深远的意境,创作出一批气势雄浑、墨色瑰丽的主题性山水作品。在《北国风光》、《民歌高原》、《我的阳光》、《黄河胜景香炉寺》、《春雪》等一大批作品中,他铺陈长卷,以大视野画大景观,用遒劲的笔法描绘奔涌的黄河、河道两岸的高原沟壑,以及远处被连绵不绝的峰峦,注重表达春来暑往、秋风冬雪的时令季节,将陕北高原一望无际的壮阔景观和蕴藏的精神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画卷之上。他也擅作立轴,常选取一处峰峦丘壑在画中形成大块的影像,给人一种静观的感受,如同跟随他的目光投身于陕北的高原生态和劳动人家。他或单用墨色皴擦,着意表现高原山川的层层肌理和丰富层次,或点染勾画结合,将阴晴雨雪变化、四时光阴流转之下的陕北高原景致都纳入画面之中,这其中,偶尔可见一朵依傍山尖的浮云,为雄壮的北方高原风景加入了一丝古代文人画的高渺气息,而在每幅作品的山腰处点缀的窑洞与庭院,更在继承中国古代山水“点景”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陕北高原特有的人文景观和生活情态,充满了富有地域性特征的人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艾生在版画创作方面也有充足的经验,在他的版画作品中尤其体现出造型刚硬、黑白分明、刀法锐利的特点。从事版画创作所形成的这种审美感受和语言风格不可避免地渗透到他的水墨创作之中,使得他的水墨作品也具有了与版画作品类似的黑白分明的特征和强烈的块面感。他常常通过大黑大白形成画面的节奏,增加了在具象描绘中的抽象意味,尤其在河水、飞瀑、流云的分布上给人一种既雄强又爽快的感受;他也敢于处理画面丘壑的造型,例如通过在山脚下“留白”的手法,使画面生成一种出其不意的结构,将观看者的视觉中心更多地集中在丘壑的主体上。他的“留白”既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关于“空”与“无”的研究,又是借鉴现代艺术中抽象手法的探索,在这方面,他的不少作品既有别出心裁的视角,也有非常强烈的现代意识,这不是一般的借鉴和照搬,而是通过长期艺术实践所积累和形成的经验与个性。他长期生活在艺术信息并不通畅的陕北,但他在创作意识上勇于创新,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此外,受到版画创作经验的驱使,他在用笔上也讲求更多的块面感,尤其能在中国画“斧劈皴”的基础上,创造出如同刻刀划过版面般坚硬的肌理,再加上墨色的润泽,形成柔中带刚的画面效果,既画出了山峦饱满的躯体,又勾勒了其内在的筋骨,这正是陕北高原给人最主要的意象。我也曾不止一次踏访陕北高原,深深体会到陕北高原的景观总在一种无尽的连绵之中构成了视像上的浑然一片,黄土是疏松的,但经过雨水的冲刷、河流的穿越,它们满身都是沟壑,由此形成了如同筋骨一样的肌理,但黄土高原的连绵又形成丰富充实的整体。在陕北高原面前,可以感受既刚硬又饱满的山水意象,我认为,艾生的作品就很敏锐地抓住了这种地域特征,传达了这种意象。
作为黄土高原的“歌手”,艾生的山水情境如同“信天游”一般高亢悠长。除了山水形象的塑造,他也很好地处理了墨与色的关系。毫无疑问,黄土高原的色彩以黄褐色为主调,在中国画的表达上需要做到笔墨的转换,艾生能够很好地抓住“墨”与“色”关系这一课题深入探讨,在以墨为主的基础上,施以浅绛,将色彩与墨黑融汇在一起。他特别善于在土褐色的调子中略施淡青,使之形成一种补色的效果,构成了画面的冷暖关系,避免了使用黄褐色的单调,为高坡峰峦增添了体积感,也形成一种悦目的效果。在当代各种艺术形式风格非常丰富的学术条件下,一位画家能够紧紧地捕捉着自己所画的作品的主题,长期深化,又同时抓住形式语言的感受,不断锤炼,他的风格因此自然地呈现出来,而这种风格是他自己真正的所得。
艾生先生1975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后就在延安工作,迄今已达40年,他长期从事基层美术创作的组织工作,也进行陕北民间艺术的考察、发掘和整理。一方面出于工作的需要,一方面出于自身创作的追求,他不间断地踏访从秦川到高原、沿黄河而行的陕西各地。群众美术工作使他对事物的体察能够深入具体,常年不断的行旅使他的创作思维更加活跃,由此他为自己定下高远的探索目标,也一步一步地走向表达的自由。他把水墨的世界当作自己的家园,辛勤耕耘,但是他的“水墨家园”构筑在对陕北这片广阔高原的真挚热爱的基础上,因此他的“水墨家园”和他的“生活家园”能够很好地叠印在一起,在我看来,与其说艾生笔下所画的是他的“水墨家园”,不妨说是一种“精神家园”,他对黄土高原的感受反映的是对博大与深厚的生命意志的向往与赞美。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中国艺术家在坚实地扎根生活与不断地攀峰高峰上形成内在的统一,创作出更多反映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艾生先生正努力朝向这样的境界。我相信,他会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提纯和深化,朝向浑然苍茫的更高的美学境界。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会带给我们对他艺术新的认识,也成为他艺术道路新的起点。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
范迪安
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