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由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发布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达到"66%"。虽然这项调查背后的数字结果准确性有待商榷,但毫无疑问,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智能手机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因此知晓智能手机安全隐患和正确使用方法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 每个智能手机上都安装有多款APP,怎样管理APP的赋权行为?操作系统和APP经常会出现新的版本,时常升级是否安全?遇到莫名其妙就被克扣流量和话费的情况怎么办,如何找出偷跑流量的恶意软件元凶?百度知道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四位专家为网友解析智能手机的"八大安全事项"。http://zhidao.baidu.com/topic/shoujianquan/index.html
智能手机上一些资源的滥用可能会引起财产或其它损失。比如短信或电话被滥用可能引起恶意吸费;GPS及摄像头等传感器资源和WIFI/蓝牙/短信/彩信等网络资源的使用也可能会带来隐私泄露问题。不过移动终端也提供了相关的系统机制进行保护。例如Android系统提供了Permission机制进行系统资源的保护,Permission机制在应用程序安装时将程序申请的所有权限告知用户,由用户选择是否授予相应的权限。用户也可以充分利用Android的Permission机制,进行应用程序的授权管理。与此同时,IOS系统也为iphone提供了安全机制来保证只有Apple Store上的APP程序才能在手机上安装和使用,"越狱"后手机便失去了这层保障,可任意安装iOS APP。由于苹果引入了很强的APP审核机制,Apple Store上的应用程序大部分都是安全的,而其它第三方程序则无法保证安全性。因此,基于iPhone手机提供的安全机制便可将大部分恶意代码拦阻在手机之外。 如何选择手机管理软件?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王跃武博士在专题中建议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尽量选择系统自身提供的手机管理软件,而尽量避免选择第三方管理软件,特别是权限申请过高,没有受过严格检测的手机管理软件。此外,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王雷也提醒用户,移动终端的软/硬件系统也在不断地发展,他们需要相互的配合,高版本的操作系统一般对硬件平台的性能要求较高,盲目地提高操作系统版本也许不能得到最优的性能组合。 中科院信工所的几位专家在百度知道上分别解答了用户关于软件的选择与安装,如何管理APP授权,操作系统升级,安全软件安装,刷机的安全影响,恶意软件监测,用手机进行网上交易的隐患以及wifi蓝牙的使用注意等问题。互联网信息安全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在百度知道的平台上给予网民权威的回答,将移动设备的安全知识和研究经验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也让网民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科学的指导,避免因使用不慎带来经济损失或是隐私泄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