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半大不小的年龄,在一个半老不老的行业,以半高不低的起点,做着一瓶青春小酒的白日梦。”33岁的陶石泉如此总结自己近两年来的创业之路。
他是江小白酒类营销有限公司(下称“江小白”)的CEO,正在白酒这个较为传统的行业里,试图以时尚化、年轻化的名义闯出一番不同的天地。之前,陶石泉一直在国内知名的酒商——金六福公司服务了十年,从事品牌与营销工作,这不仅帮助他积累了对于行业的认知,也催生了他某种颠覆行业传统的冲动。“当所有的人都认为白酒品牌只能往历史文化那个方向去做时,其实就意味着在那个领域很难做出差异化的品牌和产品。当下这个时代,文化是多元的,品牌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白酒行业的单一文化诉求其实是不合理的。”
正是基于这番认识,陶石泉颠覆性地创造了一个“屌丝型,文艺心,追求简单生活”的青春小酒品牌——“我是江小白”,将卡通形象与白酒产品紧紧结合在一起,把目标消费人群瞄准了80后、90后。在2012年初产品正式推向市场后,年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元,初步展现出这一策略的有效性,也引来了不少传统酒商的跟风。
陶石泉最初只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大方向,觉得白酒品牌的年轻化和时尚化是个值得尝试的方向,应该能做出个性化、差异化的产品。这是不少传统酒商和从业者的共识,但是谁也不会轻易去“吃第一只螃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陶石泉开始逐步积累资源,并进一步理清思路,最终决定放手一试。
2010年从金六福离职后,陶石泉从北京搬到成都,过了两年轻松自在的田园生活。这两年间,读书和玩社交软件成了他最主要的活动,微博的迅速发展也让他看到了社会化营销将带来一场品牌传播的革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陶石泉着手招兵买马。
创意品牌、设计包装、创新酒体、做文案、做平面??样样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我有一个创新的想法??”那段时间,陶石泉每遇到一个人,几乎都是以这句话开头,很多人是被他描述的创新做法所打动才加入了团队。
“我们的想法别人理解不了,要喝牛奶还得自己养奶牛。”因为没有过往的案例可以参考,没有行业标杆可以学习,外围的公司也解决不了创新的课题,现实逼迫着这支新组建的团队完全依靠自身完成品牌的初期规划。
“江小白的创意和营销团队,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的员工,这恐怕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年轻的一支团队了吧!”陶石泉不无自豪地向《新商务周刊》表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形成了“好想法、快行动、很坚持”的简明企业文化。“有好想法的人很多,快速行动的人就少了,而行动之后必然面临着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非议,创业者要做的就是信念的坚定和行动的坚持。”
江小白从陶石泉的一束“灵光闪现”到后来的横空出世,前后经历了三年时间。
等到陶石泉思考清楚江小白的商业模式,已到了2011年下半年,必须要筹措启动资金了。多年从业经验告诉他,食品饮料行业在创业初期是很难融资的,而且自己对于投融资毫无经验。但庆幸的是,基于过去十年的从业经历,不少业界前辈对他做事的专业程度和个人品行有较高的评价。
他开始给几个有资金实力的朋友打电话,介绍“我是江小白”的创意概况和市场预测,没想到的是,居然得到了两位朋友的认可。3天后,公司的账上就进来了3000万元投资,陶石泉的梦想找到了赞助商。“个人能力和信誉是最好的资本。”他感叹,“现在想想,当时江小白还是一张纸、一个概念,所谓商业模式、盈利预测基本都是扯的,人家也未必就信,估计是冲着以我为核心的这个团队来的。”
拿到这笔钱,再加上自己的投入,江小白终于启动了。
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如今,江小白在重庆主城区已进驻了6,000余家终端,铺货率达到80%,在大大小小的火锅店内几乎都能看到其身影,完成了销售额2,000万元。除了餐厅,不少连锁超市也有江小白的产品悄然上市。在成都、长沙等省会城市,江小白的覆盖率也达到了60%以上。
这个装着大梦想的小酒瓶,如今载着陶石泉和他的整个工作团队正往着更好的方向驶去。有梦想是好事,但是把梦想真正地化为现实,却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江小白的诞生可以说是偶然,但又绝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