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投资 > 正文
雨润被疑借文化投资圈地:早已是隐形地产商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13/1/31 9:40:11     
  消息一出,业内多位人士即指雨润是“变相拿地”。东方艾格公司分析师王晓悦直言,雨润肯定是奔着地去的。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对本报记者表示,雨润打造梦工厂表面上是涉足文化产业,实则利用政策优惠 “跑马圈地”,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雨润已经不是当年的雨润。这一点在近日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印证,其发展之路显示公司业务仍在日益多元化。日前,雨润集团与美国梦工厂在南京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投资10亿美元,联合打造主题公园。

  消息一出,业内多位人士即指雨润是“变相拿地”。东方艾格公司分析师王晓悦直言,雨润肯定是奔着地去的。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沈哲彦对本报记者表示,雨润打造梦工厂表面上是涉足文化产业,实则利用政策优惠 “跑马圈地”,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投资主题公园被指贸然

  从雨润的发展历程看,食品曾是雨润集团的重要盈利点,但目前雨润已经变身成为多元化经营的雨润集团,食品是雨润七大业务中的一个,其在整个集团中的作用日渐式微。

  雨润集团官方信息显示:雨润集团是一家集食品、物流、商业、旅游、房地产、金融和建筑等七大产业于一体的中国500强企业。 2005年10月3日,雨润集团的部分食品业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集团旗下已有雨润食品、南京中商(31.47,-0.14,-0.44%)两家上市公司。

  此外,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数据显示,2011年雨润食品的销售额是323亿港元,占集团年营收的28.6%,2012年,雨润食品的销售额呈现下滑趋势,前三季度同比锐减14%,净利润降幅达126%,甚至亏损2.3亿元。

  沈哲彦认为,雨润集团可能缺乏充足的资金进入文化产业。另外,主题公园投资回报周期长,风险较大,在我国成功的典例较少,雨润贸然进入不合常理。他甚至认为,“在雨润财务情况本已较差的情况下,这或将拖垮企业。 ”

  借主题公园“跑马圈地”?

  面对如此风险,雨润集团仍然选择如此布局,背后一定有其商业逻辑。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步棋将对雨润集团的商业布局产生较大影响。雨润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张,进入文化产业将使其涉足领域更广。重要的是,现阶段文化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雨润将享受较多优惠政策。

  王晓悦认为,雨润并不是在动漫方面有多大的企图,核心肯定还是地产业务。

  一位熟悉雨润的人士对媒体表示,雨润早就是隐形地产商了,其对肉制品生意的兴趣远不及房地产,2011年甚至传出过将雨润食品卖给中粮的消息。

  而从雨润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雨润利用政策优势拿地已不是新鲜事。据媒体报道,上世纪90年代,各地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往往以低于净资产甚至零对价的方式出售国有企业,其中包括部分肉联厂。雨润在当时通过购买等形式,获得生产用地、厂房以及人员,完成全国范围内的扩张。

  2002年5月,雨润集团专门负责地产业务的江苏地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它是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姊妹企业。记者从雨润集团官网了解到:自成立以来,公司不断朝着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其旗下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业务涉及房地产设计、开发、销售、装饰、绿化等众多领域,开发项目遍布南京、安庆、黄山和吉林等地,并积极向海外拓展。

  不过,在雨润地产业务不断扩展的过程中,质疑声音不断,有评论认为,在别的房地产公司因调控政策而拿地多处受限之际,雨润却凭借“农业”这个招牌而获得各种优待。

  针对目前雨润集团投资文化产业,沈哲彦等行业分析人士多强调,雨润实际是利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的优势,进行“跑马圈地”。

  至于雨润集团能不能在文化产业领域有所作为,或者想不想有所作为,沈哲彦等人士认为,雨润打造梦工厂困难重重,其挑战主要集中在财务状况、文化背景、双方合作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雨润可能只是想圈地。即使雨润想在文化产业方面有所作为,但其并非以文化产业起家,而且国内没有比较成功的主题公园进行借鉴,雨润难以建立合适的盈利模式。此外,美国梦工厂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有限,也可能不容易准确把握中国的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雨润,文化投资,地产商,,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