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投资 > 正文
银行家预计利润增速将低于两成 最忧楼市风险
来源:网易财经        时间:2012/12/26 18:06:33     
  中国银行业协会今日在京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银行家普遍下调了增长预期,约七成受访银行家预计未来三年其所在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仍乐观,半数以上受访银行家预计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不良率将维持在1%以下,但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仍被银行家高度重视,而东部地区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最高。 
  中国银行业协会今日在京发布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报告指出,银行家普遍下调了增长预期,约七成受访银行家预计未来三年其所在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仍乐观,半数以上受访银行家预计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不良率将维持在1%以下,但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仍被银行家高度重视,而东部地区爆发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最高。

  受监管层整治不规范经营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受阻,银行家仍认为扩大生息资产规模是未来利润增长的最有力推动因素。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对此表示,2008年以来,中国信贷每年以八万亿左右的规模的速度递增,即使以12%的信贷增长速度来测算,未来十年资本的补充压力仍然较大。在现有市场环境下,依靠频繁融资来支持资产规模将面临不可持续性问题,银行业需要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加快资产管理方式的转变,注重提升非信贷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

  贷款利率下限取消或先行

  今年6月7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还宣布扩大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浮动空间。这一举措正式打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再度启动的大门。政策出台后,商业银行存款定价初步出现差异化--以一年期定存利率为例,五大行上浮7.7%,多数城商行上浮10%,股份行则出现多次调整。

  报告指出,在经济下行和存贷比监管压力下,不同银行的定价策略取决于其存款业务的压力,绝大多数银行还是采取跟随策略。一位股份行首席财务官表示,“存款定价取决于成本、规模效益,我们也可以不到顶,但那样的话存款的短板解决不了。”另一位股份行高管表示,“降息之后,第一天我们处于观望状态,像我们这样的银行主要还是采取跟随定价额策略,并没有确定的利率调整方案”。

  一位农村商业银行高管表示,利率市场化趋势不可逆,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审慎推进,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差异:一是城乡有差距;二是存贷款有差异;三是大小银行有差别。另一位农信社负责人则呼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给予中小银行一定保护措施。

  报告还认为,利率市场化不能单兵前行。一位股份行战略部负责人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导致很多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足,破产倒闭,这个过程必须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另一位股份行高管直言,只针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不放开存贷比、贷款额度这些指标的话,对银行的经营影响也很大。

  应对改革,银行家也并非一味抱怨,不少银行也早已开始思考转型策略。一位股份行高管如此概括该行的思路:“一是客户下沉策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提升存贷差水平;二是低负债成本策略,增强低成本存款业务;三是投行化、表外化,减少占用资本金”。

  报告项目主持人巴曙松(微博)认为,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展,是银行家在2012年关注度非常高的事情,被视为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政策突破。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几年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最好的时机。银行家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改革的影响非常大,利差的收窄,包括从内部来看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控能力,这是银行家们非常关注和担心的地方。

  巴曙松透露,56.6%的银行家认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对银行的影响偏负面。有关利率管理部门对此非常关注,不排除未来可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候,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走在前面,这跟银行家的判断也有关系。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年起将正式实施,多数银行家对该办法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普遍感受到资本补充的压力。从补充资本的方式来看,55.5%的银行家打算通过提高利润水平的方式,增加留存收益来进行内源资本补充,而降低分红比例则未成为首选,可能由于分红比例受制于股东诉求,银行管理层难以主动调整。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发行次级债成为银行家首选。

  存贷比存废引争议

  报告还就监管指标的合理性向银行家进行了调查,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多数为银行家认可,但拨贷比和存贷比则存在争议。大部分银行家认为,应继续保留存贷比指标,但七成银行家认为,应对该指标的约束效力、指标值和测算方法进行调整。不少人还认为,存贷比应作为监测指标而非硬性监管约束指标。

  “银监会从月末、日均两个维度严格监管存贷比指标,还会有预警谈话,我们不敢超标。”一位银行家描述了存贷比监管对他们经营管理带来的压力,“对我们压力尤其大的是日均存贷比指标,迫使我们不断调整信贷规模和节奏”。

  “存贷比指标科学性并不好,是一种比较僵化的管理办法”,一位股份行高管直言不讳的表示。还有银行家认为,存贷比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因为银行负债资金来源已相对多样化,只要资金稳定,期限配置合适,都可以作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工具,而非仅仅局限于通过存款量来降低银行信贷的流动性风险。

  在计算方式上,数位银行家建议把银行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分母的计算范畴,“尤其要把同业存款中定期的、比较稳定的那一块算进来”,一位股份行高管迫切地表达了他们的愿望。但也有银行家表示,如果将同业存款纳入分母计算范围,则同业贷款也需纳入分子计算,“两者一起算,对存贷比改善很少。”同时,银行家也提出了将转贴现等流动性相对较好的资产和支农再贷款等政策引导性较强的贷款从分子中剔除的建议。

  对于拨贷比指标,多数银行家认为其积极作用高于消极作用,特别是该指标帮助银行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作用。也有四成银行家认为,拨贷比指标有助于抑制银行信贷过分扩张冲动。银行家对拨贷比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不良率相对较高的银行反而更容易达到监管指标。

  多数银行高管对回报满意

  截至2011年末,中国银行业网点总数达到20.09万家,较上年度增加7023家,银行业的快速扩张带动员工需求的增长。调查显示,九成银行家预计未来三年员工数量会增加,其中四成多预计员工人数将增长10%以上。股份行个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员工需求强劲。股份行的快速扩以及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等,是其预期员工数量将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银行业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员工个人发展选择、薪酬水平偏低、晋升渠道不畅是银行家认为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因素。各类型机构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又各有不同,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高管普遍认为薪酬水平偏低是人才流失的首要因素,这反应其推进薪酬市场化的进程仍较为缓慢,而农村金融机构则认为“晋升渠道不畅”是其员工面临的首要障碍。

  作为银行业高管,超过六成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在岗位上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7%的银行家认为“付出大于回报”,仅5.5%的银行家认为“付出小于回报”。认为付出与回报基本匹配的银行家中,股份行高管比例最高,城商行高管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商业银行认为“付出大于回报”和“付出小于回报”的比例均高于其他银行,凸显内部管理不灵活、激励机制不健全的现象。

  调查显示,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趋势下,业绩压力已成为银行高管最头疼的因素,其中分行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其高管受到的业绩压力明显高于总行。此外,频繁的应酬、过多的会议也让银行高管颇感闹心。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利润增速,低于两成,楼市风险,,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