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这个领导着世界太阳能产业发展潮流的新能源企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风暴之中。6月29日,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皇明股份”)因资产结构等因素,主动申请停止IPO审查,出现在证监会终止IPO审查的名录中。一时间,主营业务盈收下降、低溢价拿地、较多行政支持,各种猜测、质疑纷至沓来。为此,7月20日,记者走进皇明大阳谷,实地调查采访,还原一个真实的皇明。
实为提前调整战略
据记者了解,皇明集团下辖两个平行的独立公司,分别为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和皇明洁能控股公司。光热、酒店群、会议中心、光立方等产业都是属于皇明股份,而门窗、玻璃、建筑、光伏等产业都是隶属于皇明控股,此次终止IPO审查的是皇明股份,与皇明控股无关。
皇明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微排国际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光立方等这部分资产已经超过十亿,正是由于这部分非经营性的固定资产过大,摊薄了主营业务的利润率,这给皇明太阳能上市造成不确定性因素。
“非经营性资产所产生的美誉和协同效应无法度量,而且对上市公司业绩会产生重大影响,会让监管层以及公众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不能准确判断。”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至于下一步是按照上市要求剥离这些非经营性资产,还是坚持留在股份公司之中,皇明公司并未透露。
但有接近黄鸣的人说,剥离资产其实只需要做会计调整,在技术上并不难,只是迟上市,晚上市的问题,最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公司战略如何定位。
皇明集团创始人黄鸣也向记者证实说:“皇明股份此次主动中止上市,有重大战略调整原因,我们将推出全球5万家气候商城,落实Mepad战略,将太阳能工业品的重点转向太阳能消费品领域,实现商业模式的重大转变,而皇明股份必须服从集团统一战略调整”
黄鸣透露:“随着Mepad战略落地,商业模式的形成,未来可能不只是皇明股份一家上市,还有多块业务计划上市。”
太阳能做滥了
迫使皇明作出史上最重大战略转型的是现实糟糕的行业形势!“整个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已经做滥了,农村市场萎缩,城市居民又不买账,消费者对于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认知不断下降,从太阳能转向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消费者在增多,这对于行业来说,非常可怕!”皇明股份副总经理王久伟说。
太阳能热水器从一诞生起,质量就成为行业命门。广为诟病的,一是冬天不热,二是使用寿命短。王久伟说:“现在市场上很多卖的800元一套的太阳能热水器,连生产成本都不够,偷工减料的代价是牺牲掉用户体验,牺牲掉整个行业的信誉。”
王久伟从产品用材、用料、技术、设计,到安装工程、仪器仪表的优劣等对比向记者阐述了这一行业的“猫腻”:“单单一个感应器的价格就相差上百元。皇明的热水器放到南极也一样好用,寿命保用十几年,但售价要高,一些消费者忽略了品质差异,单纯比较价格。”
行业标准也是一个问题,王久伟表示,任何一个产业,建立标准的时候,要从消费者使用方便、安全,达到消费者预期的角度建立标准,这是根本。“但我们在制定行业标准的时候是否站在消费者这一块,这并不是绝对的。”
“最要命的是,太阳能补贴下乡助推了这一趋势。太阳能行业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却一直在用成熟行业的招标方法,尤其是太阳能下乡出台后,促使了各大厂商拼命低价竞争,而忽视了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度的建设。”王久伟说。
未来之路:气候商城转型
对于皇明未来的路,黄鸣本人一直在探索,而今年在全球启动建设的5万家气候改善商城,成为皇明集团史上最大的战略转型,太阳能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都会跟随这一战略进行相应调整,包括销售渠道和组织架构等,而皇明股份的太阳能应用产品的前景迅速放大。
目前,整个皇明太阳谷,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微排城镇的样板。记者坐在太阳谷微排大厦的办公室,在当天35度的高温下,会议室不用开空调还很凉爽。“这里综合了我们的微排集成解决方案,看得见的有隔热窗户、遮阴板、微排吊顶,以及隔热墙等,看不见的大楼动力和热力都是由太阳能提供。”王久伟介绍说,“我们正在改造济南机场,届时将会是全球第一个微排机场。”
黄鸣表示,全球首家气候改善商城已经在太阳谷成立,目前正在中国各地进行选点,相继推出大型旗舰店。
“气候商店形态不一,有大有小,还将进行分渠道招商,如高铁、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同时,我们在这2008年的时候低价买进了一批上海、南京的卖场,每个都在2000多平方米,处于比较繁华的地区,这给我们下一步推进旗舰店打下基础。”黄鸣说。
“我们正在开创气候市场,引导气候需求,生产气候产品,建立气候渠道,这一切都是蓝海,我们在引领开创中国的气候产业,改善中国和全球的气候,我希望大家一样参予,共同努力!而不是把精力和时间投到各种无聊的谣言中去,这是毫无意义的!”黄鸣严肃的说。
“每一个有着绿色梦想的人们都应该加入我们的事业中来,以自己的行动参予到气候改善活动中来。”黄鸣呼吁。
敬畏市场 善待投资者
为皇明太阳能主动中止IPO鼓与呼
袁 元
6月29日,作为我国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皇明太阳能宣布主动中止在国内IPO上市审核申请。在国内众多企业哭着喊着挤破头争着上市的大潮下,皇明此举多少显得有点另类,也在市场上掀起了层层波澜。有人认为是皇明主营业务利润下降致使其撤回了上市审核申请;有人认为是皇明开发房地产不务正业令审核难以通过所致,总之是说什么的都有,这让皇明一时间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
面对媒体的关注,皇明多少有点憋屈和无奈,看着眼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二级市场和上千家热情似火渴盼上市融资等待IPO审核批文的一级市场,皇明没有去抢食IPO蛋糕犯错了。或许是为了向国内投资者和媒体更好地解释皇明中止上市审核的用意,7月20日,在位于山东德州的中国太阳谷,皇明发布了《全球新能源未来求索白皮书》。在白皮书中,皇明揭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弊病与现状,并提出了全新的皇明战略。
针对一些投资者和媒体对皇明开发3000亩土地的担忧,皇明的掌门人黄鸣说这既是皇明的无奈之举,也是皇明的升级转型之举。所谓无奈之举是由于国内的地产开发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无动于衷,对在地产开发中引入太阳能光热技术实施节能减排冷漠待之,反倒是热衷于炒作地王,炒作概念。所谓升级转型之举则是皇明通过开发3000亩土地建设中国太阳谷,全部引入节能环保设备,把中水处理、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制冷、太阳能沼气、太阳能建筑、太阳能门窗等所有东西融合在一起,再用智能技术加以自动化管理,实现办公、交通、居住、生产等领域的全面“微排化”。中国太阳谷的建成,让国人亲眼实地目睹了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也使得皇明从过去传统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一跃变为全球太阳能光热利用领域的排头兵,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在其国情咨文中对中国太阳谷这一成就大加赞赏。可以想见,随着未来皇明在全球各地开设的5万家气候改善商城逐步到位,皇明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从皇明近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其一直是抱着一种“敬畏自然”的态度。而从笔者看来,此次皇明中止上市审核,不光是敬畏自然,也是一种对市场的敬畏,对投资者的善待。我们知道,近来国内股市熊气弥漫,很多蓝筹股的股价已经破净,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如中兴通讯(000063,股吧)等不得不自掏腰包买下自己公司的股份,以此显示出自己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好。在这种市道下,即使是千辛万苦迈过“自古华山一条路”拿到上市批文的新股一上市也是难逃破发的厄运。在这种背景下,皇明对于上市的主动放弃,颇有点电影《南征北战》中“大踏步撤退是为了大踏步前进”的味道。其实,皇明主动中止上市审核在国内股市虽然比较鲜见,但在国际股市中却是比比皆是。今年年初,神州租车因为估值偏低主动放弃了赴美上市,随后则是拿到了美国华平集团2亿美元的入股,比其原先预定的上市融资额还多。相信随着皇明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气候改善者的典范,其如今敬畏市场善待投资者的举动在其未来上市时必能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等待上市审核的企业能从目前的市场现实出发,暂缓上市和主动中止上市审核,为国内资本市场的气候改善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布式发电破解光伏应用困局
利好政策东风频吹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拟提高到21GW,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应用成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正日益明朗。在日前举行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领袖峰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透露,“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拟提高到21GW,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
史立山同时称,青海、宁夏、甘肃等地建设了一批大型光伏发电站,但总体来看,大型电站的建设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也缺乏制度创新,近期不应以大规模建设大型电站为主。必须要开放用户端的市场,支持用户自主地建设光伏系统。
为推动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也有望于年内不断落地。有消息称,《光伏产业“十二五”规划》将于近期公布,根据基本确定的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装机将鼓励建设以金太阳、金屋顶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主。
分布式发电 破解光伏应用困局
目前,中国虽已成为太阳能电池制造大国,却是使用小国,8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内需迟迟不能打开,光伏发电占社会用电总量不到0.1%。而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光伏发电并网难,同时光伏电站多建在偏远地区,电网未覆盖到位,发出的电难以外输。
在业内人士看来,推广光伏分布式发电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带领中国光伏产业突破目前的困局。
所谓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建在用户附近,所生产电力主要自用,最典型就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欧美国家已相当普遍和成熟。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光伏建筑应用占比已达80%以上。在美国,2010 年光伏建筑应用有67%应用在非公用建筑上(居民与商业建筑)。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十分认同在中国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他表示:“分布式鼓励的是大城市用户,重点鼓励与用户相结合的项目,这样既能实现用户侧自发自用、就地消纳,又能避免因长距离输送增加的成本。”
政策东风频吹 光伏龙头忙布局
事实上,去年底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就已透露出这一光伏产业未来发展信号。根据该规划,2015年光伏发电装机目标被确定为10GW,到2020年达50GW。其中屋顶光伏电站规模2015年为3GW,2020年为25GW,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据规划总规模的一半。而若“十二五”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提高至21GW,显然分布式发电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从中嗅出了振兴光伏行业的机遇,率先展开布局。最典型的就是汉能控股集团,这家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近年来致力于开发薄膜太阳能电池,这种第二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弱光发电性好,温度系数低,实际发电量大,在发电应用上易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具有独特优势。
据悉,目前汉能控股已在四川、海南等多地投建太阳能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预计2012年总产能将达3GW,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另据最新消息,汉能于上月与德国Q-cells企业签约,并购了其旗下走CIGS(铜铟镓硒)技术路线的子公司Solibro,该公司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
瑞士银行增持A股公司居QFII之首
贵州茅(600519,股吧)遭减持
截止到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有46家外资机构持有A股公司172家,其中有6家外资机构今年新进入A股市场
虽然国内资本市场在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但是,境外投资者(QFII)对国内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十分的看好。
据《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数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可统计的数据显示,共有46家QFII持有沪深A股上市公司股票,涉及上市公司数量为172家,其中有6家QFII机构在今年新进入A股市场。而瑞士银行成为今年增持A股公司最多的公司。
贵州茅台 遭遇瑞士银行减持
曾几何时,索罗斯基金调研中国上市公司的消息令相关公司股票大振,成为投资者相互追捧的目标。然而,在沪深A股市场中,有多家公司被外资机构看好并重仓持有。对此,有业内人士称,今年又是外资机构看多A股公司的一年。
据同花顺iFinD可统计的数据统计显示,沪深A股市场中总共有172家上市公司中出现了外资机构的身影,涉及外资机构数量46家。而46家外资机构中,瑞士银行有限公司、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和富通银行是持有A股上市公司证券数量最多的3家外资机构,这3家外资机构分别持有A股证券数量为17家、17家和14家。
其中,瑞士银行持有的17家A股公司中多大中字头和行业龙头公司。而瑞士银行在今年一季度新买入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格力电器(000651,股吧)、海螺水泥(600585,股吧)、宇通客车(600066,股吧)、国药股份(600511,股吧)、外运发展(600270,股吧)和宝钛股份(600456,股吧)等7家公司的股票。另外,瑞士银行今年新增持7家A股公司,排在可统计到的QFII数据中的第一位。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瑞士银行除了新增加投资的7家公司外,还增持了用友软件(600588,股吧)、福耀玻璃(600660,股吧)、万科A和中国中铁(601390,股吧)4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新增万科A公司股票最多为812.92万股。而与之增持相反的则是该机构的减持,今年该机构分别对中信证券(600030,股吧)、五粮液(000858,股吧)、东阿阿胶(000423,股吧)、贵州茅台(600519,股吧)和毛应龙5家公司进行了减持,其中减持贵州茅台24.09万股,减持市值为3107.64万元。
另外,山东黄金(600547,股吧)、云南白药(000538,股吧)、全柴动力(600218,股吧)和永新股份(002014,股吧)是今年被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新入选的公司。同样,被富通银行新看重的公司有拓日新能(002218,股吧)、八一钢铁(600581,股吧)、滨化股份(601678,股吧)、登海种业(002041,股吧)、桐昆股份(601233,股吧)和华夏幸福(600340,股吧)6家公司,但是,富通银行同样也减持了3家公司股票,他们分别是凯迪电力(000939,股吧)、围海股份(002586,股吧)和金科股份(000656,股吧)遭遇富通银行的减持。
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增加投资标的
在46家外资机构公司中,除了知名的几大银行基金外,还不乏国外名牌大学基金的身影,其中,耶鲁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今年持有A股证券数量分别为5家和7家。其中,耶鲁大学分别持有中国国贸(600007,股吧)、云南白药、伊利股份(600887,股吧)、双汇发展(000895,股吧)和格力电器5家公司的股票。其中,格力电器、伊利股份和云南白药是今年新增加的公司。
另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持有的公司中有2家来自创业板,分别是探路者和永清环保(300187,股吧)。另外,益佰制药(600594,股吧)、ST精伦、兰生股份(600826,股吧)、ST秦岭和开奴迪路这5家公司的股票。
而根据统计显示,兰生股份、ST秦岭和卡奴迪路(002656,股吧)这3家公司是哥伦比亚大学今年新增加的公司,而永清环保则被哥伦比亚大学减持了85.51万股。
另外,欧洲老牌财团鲁斯柴尔德家族也是满仓持有A股,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该公司持有6家A股公司股票,持股数量为6822万股。“公司目前在A股市场7亿多美元的投资数额基本是满仓操作”,爱德蒙得洛希尔资产管理公司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熠近日表示。
南玻A回购B股欲提振股价反遭股民用脚投票
7月20日公司正式宣布回购B股,但当日南玻A股价下跌了5.67%
7月20日,南玻A正式发布公告称,将启动B股回购计划,以每股最高6港元的价格,回购最多两亿股B股,这一数量接近了目前B股总数的30%。
之所以做出上述回购的决定,公司方表示,因为现在B股的价格太低,不足以体现公司的内在价值。由于近期业绩的低迷,公司股价也一路走低,所以南玻A希望这场回购行动,能够把B股股价刺激起来,顺带也将A股股价带动起来。但南玻A这盘“如意算盘”没有打响,7月20日,南玻A股价开盘后便走低,当日走势更是下跌了5.67%,报收8.49元。
日前,有相关策略分析师向记者表示:“此次南玻A回购是继长安汽车(000625,股吧)和鲁泰A后第三起B股回购。由于B股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况,其历史使命已经完成,A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来解决B股的历史遗留问题。”
B股回购屡见不鲜
而在此之前的3月份,长安汽车耗资1.15亿元回购了3241.7万股B股的方案刚刚落实。这也是长安汽车第二次回购B股,早在2009年时,长安汽车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首次B股回购一案,当时的计划是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9.09亿港元。
不过在2009年6月回购正式开始后相隔一个月,股市大幅反弹,长安B股价格在回购期内大部分时间都高于回购的最高限价,结果导致B股回购数量仅有约837万股,市场更是用“踏空”来形容长安的此次回购B股。
在此之后,鲁泰A和鲁泰B均于5月2日发布公告并停盘一周,当时,就有市场传言,鲁泰A正在商讨鲁泰B的回购方案,由于当时股市低迷,鲁泰B的市盈率为6.46倍,相对于A股的9.65倍估值优势明显,事实上,自2007年9月创下新高后,鲁泰B股价持续走低,相较A股同日收盘价,折价率已经达到了33%。
正如市场猜测那般,7月12日鲁泰A正式发布公告称,东省商务厅初步同意公司回购公司部分B股股份不超过1亿股,回购的股份以实际发生数额为准并相应减少注册资本。
对于回购,公司的解释是B股股价表现与公司的内在价值及行业龙头地位不符,投资价值被低估,公司拟回购部分B股股份,以增强公众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促使公司价值回归到合理水平,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此次回购,回购不超过1亿股B股股份,每股回购价格不高于7.73港元/股,且回购价款总额不超过7.73亿港元(折合6.3亿元人民币)。
回购能否解决B股问题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通过回购的形式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目前B股的问题,但在市场来看却是一个好兆头。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目前的106家B股上市公司中,有85家是以“A+B”的形式来运营的,而晨鸣B则是以“A+B+H”的形式,其他20家以纯B股的形式运营。
对于B股市场的未来出路,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对于“A+B”形式的85家,可行方法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回购B股,同时在A股市场同步进行定向增发,增发后将B股予以注销。
对于20家纯B股上市公司则应分情况进行处理:对于业绩较好的,应当对其先进行私有化,私有化完成后,符合条件的,可在A股市场进行IPO;对于那些业绩较差的,则应在其私有化之后进行兼并重组,重组后符合条件的可在A股市场进行IPO,不符合条件的则应让其退出资本市场。
此外,纯B股未来借道H股可能也是改革方向之一,近日伊泰B股就公告称,获证监会批复核准发行不超过2.97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完成后伊泰B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可到港交所主板上市。
尽管目前B股改革路径众说纷纭,但在业内人士看来,任何改革都会给B股带来机会。深市B股目前动态平均市盈率为9倍左右,沪市B股目前动态平均市盈率也只有12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