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量节节攀升是否代表了楼市回暖?动辄每平方米涨几千元的房价,是否代表了目前楼市的大趋势?昨天,北京房协发布权威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市新建商品住房成交3.5万套,同比增加13.7%。但新建商品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05万元,同比下降了9.2%。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称,本市始终贯彻中央房地产调控精神,实施最严厉的住房限购政策,多环节层层把关,多部门联审购房资格,高频次开展执法检查,高强度打击违规行为,保证限购政策不留死角、不打折扣。投资投机性购房被全面遏制,刚性需求有效满足,房价继续合理回归。
数据显示,新建普通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65万元,同比下降9.7%。北京房协秘书长陈志称,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上半年成为市场成交的主流。尤其是交通便捷、总价低于150万元以下的商品住房,因为符合年轻家庭的消费能力和工作生活特点,适宜首次置业自住,得到了市场认可,成交套数占比达55.2%。大户型、高总价的商品住房则相对滞销。
统计数据还显示,本市购房人中,“刚需”人士占据主流,上半年首次购房比重始终保持在90%以上。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本市通过“申报初审-系统核验-网上签约-产权登记”四个环节,严审居民家庭购房资格,投资投机性需求被有效挤出,刚需购房占绝对主导地位。
业界观察
117个项目低价入市
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17个新建商品住房项目低价入市或降价促销,尤其以大兴、通州、房山、顺义、昌平等近郊区县最为显著。这些降价换量项目的成交量占到全市成交量的七成。
陈志说,本市限购政策一年多来毫不放松,使购房人房价预期趋于稳定,也使不少开发商顺应市场形势,降价换量、拉动销售。
今年7月上半个月,本市楼市继续回暖,成交量再创新高。住宅合计签约达到了13433套,比上月同期上涨27%,比去年同期上涨56.3%。
同时,目前本市的成交仍集中在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项目。上半月,本市成交量排名前三的楼盘中有两家都位于远郊区县,主力户型均为90平方米左右,每平方米均价约为1.3万元。
“涨”声难大范围响起
从今年5月开始,本市频频出现单个项目单价上涨的个例。对此,陈志分析,近期本市的确有个别项目在前期大幅降价促销后,试探小幅涨价回调,但全市房价不可能出现普涨现象。
“单个楼盘价格小幅回调,主要是因为前期的降价达到了一定程度,也与此前淡季开发商推出的不同位置、不同户型的房有关。”陈志说。
目前,全市商品住房库存保持在6万套左右,可以确保满足居民购房需求。陈志认为,鉴于本市的住房限购政策仍在从严执行,投资投机需求难以进入市场。因此,开发商如果选择保持成交量,就不会出现房价普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