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地方信息联播 > 地方信息联播 > 正文
把脉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助推民营经济破局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杭州分站       时间:2012/7/3 0:34:33     
2012,究竟是中国经济的崩盘之年,还是弯道超载之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将如何?民营经济又将如何应对风险?企业家该何去何从如同达摩克雷斯之剑悬在中国经济头顶。在今天的“2012中国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郎咸平、财经作家吴晓波、行业专家刘胜军、李迅雷,分别把脉我国宏观经济,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共施一剂良药。  
    2012,究竟是中国经济的崩盘之年,还是弯道超载之年?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将如何?民营经济又将如何应对风险?企业家该何去何从如同达摩克雷斯之剑悬在中国经济头顶。在今天的“2012中国经济论坛”上,经济学家郎咸平、财经作家吴晓波、行业专家刘胜军、李迅雷,分别把脉我国宏观经济,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共施一剂良药。

    中国企业身处四个十字路口 抓机遇寻破局

    业内专家认为,2012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的第8个宏观波动周期,而且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年份。吴晓波分析,今年正值十年政府换届之年、四万亿投资效应终结之年、宏观周期到达之年。宏观周期与企业败局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中国企业身处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擅长于经济史的吴晓波告诫企业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季节性的,在中国市场做企业,要做好四五年应对一次危机的准备,宏观调控之年,必然是民营企业的“崩盘之年”,今年虽没有出现大型企业的倒闭现象,但却是中小企业的倒闭高潮。中科院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7年,2011年央行的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下降为2.9年。

    当然,更多的还是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还身处于另外三个十字路口,包括人类经济史上的中美对决时刻,包括从外贸依赖向内需驱动的重大经济时刻,还包括用信息革命成果再造“中国制造”。这些都要求企业抓住机遇、寻求破局。

    吴晓波分析称,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发动机外贸、楼市及城市化建设都出了比较大的问题,虽然经济不是很好,但是从中国整个经济层面来看,企业创业的热情度仍然很高。

    如今,80后、90后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消费品市场的主力,由于这部分人从小接触互联网,随着他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中国几乎所有产业经济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冲击,使得市场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用信息革命成功全面再造“中国制造”,吴晓波认为,未来中国公司很多好公司会出现这样一个模式,是建设在电子商务和小制造的一些专业公司,这些公司的出现会对以前50年、60年、70年产生的公司会有一个颠覆性的转变。

    靠低成本打天下的时代结束 “权民”直面经济转型

    如果说,中国经济过去的十年是“聚精会神搞增长”的十年,下一个十年则必须是“重启改革的十年”。

    中欧陆家嘴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看来,无论是宏观经济数据还是民营经济改革,都不是非常乐观。
  
    “要‘直面经济转型’。因为当下已经高达50%的投资率,标志着投资驱动的增长走到了尽头;其次,不断增加的社会矛盾则警示了转型的迫切性”刘胜军鲜明地提出。
  
    刘胜军认为,中国经济改革正在步入“第二季”,而其重中之重,就是要政府放权让利,实现自己改革自己。
  
    为什么?因为中国经济改革“第二季”要实现两个核心转变。其一,中国企业必须从粗放的制造走向创新;其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必须从投资转向消费。刘胜军预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不可避免会出现减速,相应会出现成本上升、风险上升,靠低成本打天下的时代已然结束,中国企业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拼创新的时代。
  
    无论是企业创新还是消费驱动,其核心命题都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政府从经济建设的参与者转变为“无形的手”,致力于建设法治市场经济;希望政府放弃过多的审批权、消除垄断,让市场的归市场;希望政府放弃掌控过多经济资源的做法,真正做到还利于民。
  
    经济学家郎咸平再次重申了当下经济政策之弊与企业应对之策,他指出,中国要拉动内需就应该让利于企业,只有企业得到利润,才会为员工加薪,老百姓才有能力去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藏富于民。
  
    (记者:李斌)
责任编辑:李斌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宏观经济,民营经济,吴晓波,郎咸平,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