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世界上第一个攻克“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难题的人,引领和带动中国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兵器工业集团季华夏博士主持建成我国第一条“主动式OLED微型显示器生产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家能生产该类产品的国家。
这是6月27日在2012中国海创周上举办的“千人计划”成果展的部分展示内容,作为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2008年底,中央决定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即用5-10年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地引进、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今天的人才结构即是明天的产业结构,12年来,海创周一直致力于搭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通过人才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以实现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截至2011年,海创周共吸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1.4万余名留学人员,与1800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等单位进行了合作洽谈,有68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就职,有3200多名海外学子通过海创周回国创业,共创办企业2100多家,获专利4700多项,累计创造产值5000多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千人计划硕果累累,推动创业国际化

中组部副部长王尔乘,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等领导一行
海创周举办期间,会场设置了主题为“为梦想而奋斗,与祖国共成功”千人计划成果展,展出近年来千人计划取得的累累硕果。2008年实施国家“千人计划”以来,海创周成为贯彻“千人计划”的一个平台载体,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创新类“千人计划”专家回国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刊物Nature、Science论文50篇。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他们归国(来华)后,在科技创新、技术突破、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中国将以实施“外专千人计划”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为契机,把引进国外智力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增强效益、优化结构上来,重点引进一批能够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探索建立高端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基地,并引进一批重点领域国际化创新团队。
为了使海归及来华人员得到国际化的创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接,中国海创周积极构筑了四大平台——项目对接平台、人才对接平台、资本对接平台、信息对接平台,目前,海创周已经形成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汇聚、高端岗位需求的汇聚、海归创业载体的汇聚、对接合作企业的汇聚、“阳光雨露”政策的汇聚、辽宁省城市群及特色产业基地的汇聚的核心内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助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扩大国际人才智力开放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优秀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热土,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国际化趋势,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高端紧缺人才,是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需求。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引才力度,完善引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为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自从2010年海创周升级为国家级平台后,不仅受到留学人员更加广泛的关注,众多城市、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来连抢人才。据了解,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25所重点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等17个国家级研究单位,以及神华集团、中国商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等大型央企都参加了本次展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国际人才的需要,千人计划将扩展成万人目标,将重点逐步设置到吸引外国专家。对引进的外国专家,除享受“千人计划”现有政策外,还将提供国民待遇、特殊照顾、事业平台、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关键靠自主创新。作为重要的国家级海归创业人才引进平台,海创周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搭建海外人才与国内用人单位的交流平台,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带动了我国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