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次党代会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一主线,牢牢把握“以农民为本”的根本原则。省农委主任任克军把这称之为“一个根本原则”,并表示,要始终坚持并积极践行这一根本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切实把“以农民为本”全面体现和落实到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各方面工作中去。
要实现4个奋斗目标。其一是粮食增产。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5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累计生产粮食2753.5亿斤,年均550.7亿斤。2011年,粮食总产创下634.2亿斤的历史新高;亩产达到930.2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2.7斤,位居全国第一;粮食商品率85.2%,位居全国第一;人均占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提前一年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的规划目标。在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我省与河南省、黑龙江省一同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奖励。按照到2016年粮食产量达到700亿斤阶段性水平的目标要求,今后5年还要新增产100亿斤。根据现在的产能和潜力,实现这一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其二是农业增效。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导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牧林特加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效益稳步提高。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083亿元,是2006年的1.45倍,年均增长24.2%。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到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可达到6000亿元,年递增14%,支柱产业地位更加稳固,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和反哺能力进一步增强。
其三是农民增收。按照报告中提出的“双倍增”目标,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年递增15%。2011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10元,是2006年的2.1倍,实现了2001年以来的“十一连增”,先后跨越2000元到7000元6个千元大关。以这样的增长势头,通过5年努力实现这个倍增目标是完全可能的。
其四是农村繁荣。过去五年,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共投入资金602.2亿元,共上项目13222个。“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农村民生加快改善。实现1810个贫困村整村跃升,76.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任克军告诉记者,为实现这些目标,我省将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改革两个动力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突出抓好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升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铺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积极稳妥抓好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推进九台市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开展财政直补担保贷款试点和农业保险工作。
而今年的农业开局,尤其让任克军对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充满了底气和信心。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深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狠抓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一是春耕生产形势好于历年。二是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三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四是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五是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任克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逐项抓好落实。
中国吉林网 记者 潘锐 郭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