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慈善人物 > 慈善人物 > 正文
河北儿童慈善30年十大感动人物揭晓
来源:河北青年报       时间:2012/6/1 10:58:14     
  在今天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唐山“爱心小院”主人高淑珍、收容抚养30多名弃婴的王小芬、为孩子捐衣捐款超千万元的王玉英、资助196名贫困生上学的侯振国等10名个人和团队荣获“河北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荣誉称号。 

  在今天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唐山“爱心小院”主人高淑珍、收容抚养30多名弃婴的王小芬、为孩子捐衣捐款超千万元的王玉英、资助196名贫困生上学的侯振国等10名个人和团队荣获“河北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荣誉称号。


  河北省少年儿童基金会创立30年,作为河北省首家公益基金会,始终致力于为少年儿童教育、福利事业服务,实施了“危难困境儿童救急活动”、“春蕾计划”、“安康计划”、“春雨润孤行动”、“救助贫困先心病儿童爱心工程”等一系列慈善项目,惠及全省百万贫困弱势儿童。


  当然,这些成就离不开无数爱心单位和个人的无私奉献,其中很多人始终不愿露名,甘做“隐形人”。河北儿童慈善事业依然任重道远,但星星之火已然在燕赵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河北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


  高淑珍 滦南县洼里村村民(“爱心小院”主人,收养、教育20多位残疾孩子)


  杨卓舒 卓达集团总裁


  刘玉芬 河北春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于贵勤 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


  王小芬 衡水市安平县安平镇兴贤村村民


  张秀霞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特困人口供养中心


  负责人(收养近300名孤残老人、71名孤残儿童)


  侯振国 霸州市新利钢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玉英 保定定州市大世界集团公司总经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先心病普查团队


  河北电视台播音部


  追访


  王小芬守护30多“折翅天使”


  衡水安平县兴贤村村民王小芬生活在一座低矮的平房内,从1984年开始,28年来义务收养了30多名残疾弃婴,他们有的是脑瘫儿,有的脊椎裂,有的唇腭裂,有的四肢不全。但在王小芬眼中,这些孩子虽然折翅,但依然是天使。时光荏苒,孩子们渐渐长大,她却已两鬓雪霜。


  今年,因脊椎裂被抛弃的石头走了。这个原本一出生就被“判了死刑”的孩子,在王小芬的精心照顾下活到了18岁。想石头时,她就长久地盯着他留下的一张照片。


  她收养的第一个弃婴金凤如今已29岁,结了婚后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了和自己一样的弃婴。“我妈要真干不动了,我就得接着。”她说。家,爱,温暖,什么都不会失去。


  王坚、何凤夫妇捐款成为一种习惯


  每当通过电视、报纸获知哪里有贫困的孩子读不起书,石家庄的王坚、何凤夫妇第一反应就是想捐点钱。多年来,他们捐出的善款已超过15万元。此次,他们虽未被评为”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但获得了入围奖。


  他们不是大款,但多年来,捐款逐渐成了一种习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他们总想捐一些给最需要的人,比如给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给省儿基会、给残疾人基金会、给希望工程办公室……


  老伴几年前去世后,王坚老人一直独居,自己做饭、忙家务,不请保姆。有一次,儿子一家三口从广州回来看望他,小孙女吃饭时把米饭弄得桌上、地上到处都是,老人不悦,当即批评儿子儿媳,怎么能不从小教育孩子珍惜粮食?



  于贵勤 “乞丐校长”建起名校


  ■崭新的餐厅能同时容纳160个孩子就餐,这是于贵勤从企业家那里“筹资”18万元建起来的。■摄/记者杨利军


  走在承德县孤山小学的校园里,每经过一个地方,校长于贵勤都习惯性地用手摸一下:“这里的每一块砖都有感情,我舍不得这里。”


  22年前她来到这里时,孤山小学只有几十名学生,校舍破败,山上的蛇不时造访校园。她四处寻求资助,争取各种资金和物资总价值200多万元,如今,孤山小学占地21亩、能容纳300多名学生,成了远近闻名的学校。


  ■ 大山里的名校


  汽车颠簸着从承德市区驶向孤山小学,乘客们坐都坐不稳,常凌晨三四点起床的于贵勤却睡得很香。到了学校,她快步边走边介绍,迫不及待地说起学校的漂亮和学生的懂事。


  两层的教学楼,图书室藏书近两万册,微机室里排列着20台电脑,餐厅可同时容纳160名学生就餐,甚至还有在乡镇学校中很少有的舞蹈房。全校131名寄宿小学生,每人每学期只需交300元费用。


  ■ “化缘”路上大哭一场


  1990年,于贵勤刚调到孤山小学任教时,校园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院子里杂乱不堪,几间低矮的教室缺门少窗。没有院墙,一到夏天,从山上下来的蛇就会在校园里出没,常把学生吓得大叫。


  于贵勤决心改善学校的环境。孤山村穷,她决定自己去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


  1993年冬天的一天,她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去筹资修围墙。去4公里外的志云村赶坐6点的班车时,远处黑乎乎的,风“呜呜”地叫,吓得她踩着雪路跑一阵歇一阵,好不容易到了车站,车却已经出发了。她坐在石头上,大哭一场。


  无功而返的经历多得数不清。“人家都以为我是农村妇女,根本不相信我。”直到1995年,于贵勤随承德市领导到省里参加劳模表彰大会,才筹到了建院墙的2万元资金。


  ■ “讨”来200多万元建名校


  1994年,于贵勤被评为全国先进女职工;1998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2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7年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


  渐渐“出名”后,于贵勤的“乞讨”工作也渐渐有了起色。很多单位和地方请她去作报告,会给一些酬劳。500元、1000元……于贵勤把这些钱都记进了学校的账里。在过去的22年里,于贵勤跑遍了市、县、乡20多个部门和企业,争取各种资金和物资总价值200余万元,把孤山小学建成了一所名扬当地的山区寄宿制小学。


  同时,于贵勤还严抓教学质量,听老师们讲课,检查老师们的教案,推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少课后作业的方法,使学校教学成绩从全乡倒数第一变成顺数第一。


  一茬茬的孩子长大了,走了,于贵勤也57岁了,早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市、县领导挽留她再干两年,正遂了她的心愿。“我真舍不得这里,我要在这里干到干不动的那一天。”她说。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于贵勤,兴贤村,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电视台,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