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教场坪集团董事长张来拴陪同朔州市市委书记王茂设在公司视察

教场坪集团公司办公大楼
——记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进入火热的五月,全省重点工程建设早已是如火如荼。在塞外“绿色明珠”右玉县,各个重点工程的项目所在地激战犹酣,总投资79.9亿的16个标杆项目正在为右玉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而在16个标杆项目中,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永昌LED光电绿色科技产业项目尤为引人注目。LED光电产业作为一个全新的支柱产业,将把右玉县首次引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达50多亿元,建成投产后,将年产LED灯管150万只,泡灯和射灯175万只,筒灯50万只,路灯25万盏,月产LED表面贴装发光二极管器件15亿只,LED芯片8万片,IC芯片6万片,并为全县创造就业岗位数千个。
永昌LED光电绿色科技产业项目堪称全县绿色转型的龙头。近日,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突出的贡献荣获2011年度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与此同时,公司董事长张来拴也引起全省各界的广泛关注。从这个企业的发展史上,人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魄力、胸怀和品格。
跨越步伐——创业艰难百战多
山西教场坪集团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50多亿的企业。然而在9年前,这家企业还是一个年生产能力仅15万吨的乡镇煤矿。这巨大的跨越发展,要从公司董事长张来拴说起。
张来拴出生于繁峙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当过民办教师,开过拉煤的大卡汽车。在艰苦生活的磨砺中,创业的雄心壮志时刻在张来拴心中激荡。同时,创业的道路上也有一道道难关在等待着他。
2003年,煤炭市场正处于非常低迷的阶段,右玉县教场坪煤矿公开拍卖,底价400万。得到这个消息,张来拴用了大半年时间调查研究,准备资料。当时,张来拴仅能凑到几十万元,于是找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参与拍卖。经过激烈的竞争,张来拴以高出标底一倍的价格拿下。
一个企业的成败,与企业家的人格有着直接的关系。2003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一吨煤连28元都卖不到。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张来拴连10万块钱的工资都拿不出来,仅有堆积成山的煤。张来拴对大家说:“弟兄们,我现在没有钱,只有这一堆煤。如果大家信得过我,等煤卖了给大家开工资。”
张来拴为人向来讲信誉,深受大家信赖。工人们没有按时拿到工资,没有一个人有怨言,他们相信张来拴肯定不会坑了他们。终于,他们等来了煤炭市场的晴天,教场坪煤矿的煤以每吨40元的价格全部销了出去,一下子解决了所有的难题。
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张来拴开始考虑基础建设的问题。那时候,乡镇煤矿的设备都比较落后,但如果按照当时的生产水平也完全能够适用。然而有志向的人目光总是看得长远。张来拴要搞机械化生产,好处显而易见:既能提高回收率,又符合国家政策,更重要的是安全生产有了更大的保证。但是,那个时候煤价虽然开始上扬,但每吨也不过50多元,上一套综采设备需要投入几千万,每吨煤的成本就要增加到100多元。这样赔本的生意谁也不肯做,自然,公司的15个股东全都强烈反对,争论非常激烈。
但张来拴早已把长远的账算得清清楚楚,他向大家立下了军令状:成功了,大家一起享利。如果赔了,全由他一个人承担!他用全部的家当赔偿大家的损失,如果这还不够,用他这条命来抵!
张来拴毫不动摇的坚持,使股东们最终同意了上综采。当一套崭新的现代化机械生产设备进入煤矿时,这里成为全省最早使用综采设备的民营煤矿企业之一,产量和安全都有了可靠保证,业内人士佩服得树起了大拇指。然而张来拴的决策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和发展远不止这些。2009年,全省开始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由于教场坪煤矿年产量及设备均符合政策要求而被作为主体矿井留下,还收购了附近两个矿井,成为集团企业。
几年来,教场坪集团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矿井100%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通过煤矿机械化升级改造和采煤方法的改革,煤炭回采率达到了70%以上。公司在井下、地面安装了六大系统,通过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取得了安全、生产双丰收,连年实现了百万吨死亡率为零的记录。
长远的目光和坚定的意志,是优秀企业家必备的品质。张来拴说:“做企业就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光看着碗里,今天有了,明天就没有了。”在他的带领下,企业一年跨入一个新台阶。经过近九年的不懈奋斗,今天教场坪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煤炭生产、洗选、运输为主,集酒店餐饮、金融地产、生态苗木、高新技术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走上了一条安全、集约、高效、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人文情怀——一枝一叶总关情
有利别人先享,有难自己先当。这是张来拴做人的原则,也是他做企业的准绳。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张来拴心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公司里的职工都能共享企业的发展成果,都过上好日子。在这个公司,上上下下都对张来拴充满了尊敬、爱戴之情。
张来拴是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企业家,教场坪集团是一个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企业价值观:与国家共命运,与社会同发展,与员工齐富有。在教场坪集团的所见所闻使人感到,建立并推行这样的价值观,是企业的幸运,员工的幸运,社会的幸运。
教场坪集团拥有职工近3000名,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来自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每天享受着公司免费提供的一日三餐,住着现代化的公寓,穿着统一的服装,上下班坐着豪华的中巴车,甚至连洗衣服的事情也由公司包了,现代化的大型洗衣房随时向职工敞开着。外地来打工的子女上学全部都享受着免费的优质教育,职工的五险一金更是让大家没有了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投入到工作当中。对到教场坪集团工作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公司按照略高于当地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工资标准的原则,建立起了比较合理的新聘用大中专毕业生薪酬体系,并对其给予1-5万元的结婚安家补助。通过努力,目前公司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全部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在公司内部,不管哪位员工结婚,集团都要送上一束鲜花、一个红包表示祝福。大家来这里工作,就像一个大家庭,享受着各种各样的关爱与温暖,对于员工来说,张来拴就像个大家长,细心而又周到地呵护着他们。
丰厚的福利,良好的待遇,人文的关怀,使这里的员工深深感受到企业和张来拴这个 “大家长”的深情。公司每两年给员工发一套西装,去年又特别定制了雅戈尔牌西装,有的工人兴奋地说:“我这辈子穿名牌服装这还是头一回!”2010年10月,公司一位保安员检查出了白血病,员工们立即解囊相助,捐献了9万多元交给了患者父亲,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深深感受到教场坪集团集体的温暖。
一个善待员工的企业,也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张来拴说,右玉这块土地给了他机遇,他要尽最大的力量来回报这块土地。几年来,教场坪集团连年上交的税费几亿元,占到右玉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同时,张来拴积极投身于慈善和公益事业,几年来先后为抗冰雪灾害、抗震救灾和右玉县的教育事业、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弱势群体、贫困学生等捐资3000余万元。公司优先安排本地剩余劳动力,本地员工占到企业员工的50%以上。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天下为公的胸怀,才使整个企业拥有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个人都自觉地支持他,爱戴他。他非常看重大家的这种支持与信赖,这也正是激励他不断向上的动力源泉。
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张来拴总是把利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是在做事情,为企业,为员工,为社会做事情,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他的有生之年,他要看到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员工都能住上楼房,开上小汽车。正如公司副总温国平对他的评价:他是在享受奋斗的过程,而不是拿上钱去享受,他是在为社会、为员工创造更多的福祉。
一阵热流从心中涌过。笔者突然觉得自己真正走近了张来拴,走近了他那颗有着坚定信仰和热烈情怀的心。因为这种对养育了他的这块土地最真挚的热爱,怀着一个共同富裕的理想,他把根深深扎在右玉这块激励着无数人向上的大地上,一步一步地不懈追求,让高远的理想变成了灿烂的现实,并用无比热烈的赤子情怀回报着她。
转型发展——映日荷花别样红
几年来,教场坪集团一直走在右玉县转型发展的前列。但转型发展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风险。张来拴认为,创新精神也是一种冒险精神,墨守成规的企业必然会逐步萎缩。
于是,教场坪集团转型跨越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一座年设计生产能力360万吨的洗煤厂,增加了煤炭销售市场竞争力;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煤矿机械修理厂,满足了企业自身日常生产中所需的材料保障和设备维修需求,并解决了部分家属子女的就业,产品在自给基础上又走向市场;与大同煤矿集团朔州煤炭运销右玉有限公司合资建设年发运能力为500万吨的煤炭集运站,建成后将提升右玉煤炭外运能力,提升煤炭的附加值;投资21亿元与神华公司合资建设的“准神”铁路,在董半川支线上独资兴建的煤炭集运站,将大大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集团公司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占地1800亩的右玉县三北苗木有限责任公司,栽植优质苗木100万株,把苗木业作为推进右玉地方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产业。成立了保力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了总投资约30亿元的项目建设,拓展房地产开发业务;投资1.6亿元注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当地农民致富提供资金支持。投资约13亿元的右玉紫玉苑小区已开工建设。其中包括五星级酒店、博物馆、幼儿园;建设了文化艺术馆,拓展文化产业,为右玉县文化旅游提供新的资源。投资2000万元成立了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评为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产业将成为公司新的发展领域。而永昌LED光电绿色科技产业项目尤为引人注目。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年来,教场坪集团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部门的表彰,先后荣获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标准化建设示范矿井”,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创新先进单位”、“山西省优秀民营企业”、省“五—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在荣誉面前,教场坪集团没有停步,继续向着“做强企业、造福一方”的奋斗目标,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征程中谱写着新的篇章。 (程娜 牛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