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慈善人物 > 慈善人物 > 正文
慈善记芳名 爱心寄云天
来源:瑞安日报       时间:2012/4/17 10:17:24     
  生先生的灵堂前,亲属和学生们正忙着包装施美生遗作送往市文物馆保管。1979年3月,施美生终于收到了瑞安县公安局送来的“地富反坏分子摘帽”通知书,自此,不白之冤得以清洗。施美生打定主意后回到瑞安,并成功当选瑞安首届美协主席,这成了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助人为乐,他们见义勇为,他们诚实守信,他们敬业奉献,他们孝老爱亲……


  他们是我们的邻居、老师、朋友、同事……他们弘扬了社会正气,他们继承发扬了瑞安人的传统美德。


  为了推动社会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今起,本报推出“瑞安好人榜”。从我们身边,发现令人感动的“好事”,推举值得感恩的“好人”。


  孩童时,父亲早逝;年轻时,遭遇不公待遇;中年丧子,一切不幸的事好像都发生在施美生的身上。但多舛的命运并没有击垮他,重拾画笔的他依旧描绘出精彩的一生。


  “耆老归山心光不泯,仁怀济世德艺双馨。”4月12日晚11时50分,86岁的著名花鸟画家施美生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所藏书画捐给国家、浙江、温州、瑞安博物馆,100多万元的存款除去丧事费用捐给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


  施美生其人


  施美生从事美术教学50多年,是我市首届美协主席、温州市美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墨海书画社名誉社长、世界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当代藏典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一级画师,并被授予“世界金奖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他擅长画牡丹、紫藤、红梅、八哥、蟹。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金银奖,入选《百年经典中国美术全集》等几十部大型画册。


  民间评价


  潘知山(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施美生一生清苦,专注于艺术,辛勤教导学生,已经非常不容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百姓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一生做慈善事业,德高望重,值得敬仰。


  蔡成华(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在书画界,品德高尚的人也很难做到像施美生这样。


  蒙冤下放,乡间卖画苦度日


  1927年9月,施美生出生于高楼,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童年生活困顿。22岁时,母亲又离他而去。


  施美生少有秉赋,6岁那年,他的姐姐出嫁,家里请油漆师傅在衣橱和箱笼上描画花鸟虫鱼和一些戏文里的人物,他看得出了神,模仿着画起来,居然有模有样。


  上学后,施美生的美术爱好一直没有中断。课余时间,他用火炭画画。每逢学校书画比赛,他总是拿第一名。1948年,施美生考上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成为潘天寿、黄宾虹、诸乐三等大家的亲授弟子,国画造诣得到飞速提升。


  毕业后,施美生到西南小学(现市玉海中心小学)任教。1957年8月,他受人牵连蒙冤被下放到高楼的农村里干农活。


  施美生的弟弟施光旦回忆,被打成反革命的施美生,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历尽磨难。施美生身体纤弱,劳动力不及其他人。当时,壮劳力是10个工分,他拼命干也只有3个工分,每天大约赚3角钱,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解决不了。身处逆境,他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主动向当时的凤翔乡人民公社申请靠画画代替劳力谋生,并得到批准。


  “我哥当时为村里的老人画画,大家都非常喜欢他画的肖像画,5元一张,比赚工分强多了。


  1968年,施美生20来岁的儿子在游泳时意外溺水身亡。噩耗袭来,他连夜从高楼步行赶回瑞安,看到儿子的尸体时痛不欲生。


  1973年7月,施美生应聘到到湖岭画帘厂做画师,第一次画的画帘样品就招揽一笔价值200多万元的业务。在画帘厂,他一边工作,一边创作,一边带学徒,生活开始恢复平静。


  1979年3月,施美生终于收到了瑞安县公安局送来的“地富反坏分子摘帽”通知书,自此,不白之冤得以清洗。


  从31到53岁,施美生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就这样消逝了。人近暮年的他,没有悲观失落,一蹶不振,而是重拾光阴,拿起手中画笔。


  巧画八哥,真鸟入室不愿离


  1983年,省相关部门一纸调令,请施美生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进修班担任班主任,并将他的户口迁到杭州,还安排了住宿,享受每月100元的高薪(当时瑞安一些民办教师月薪是18元)。


  那一年杭州的冬天特别冷,施美生的手脚都起了冻疮,影响了作画,这让他动了要回瑞安的念头。更重要的是,在他心里,一直有个心愿,要回到瑞安,为家乡做点事。


  施美生打定主意后回到瑞安,并成功当选瑞安首届美协主席,这成了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回瑞后,省相关部门再度联系施美生,希望他回去继续任教。去杭州,意味着离开家乡,自己的心愿难了;留在瑞安,户口迁回就有困难,施美生进退两难。这时,时任瑞安市委书记张桂生获悉后,亲自出面回绝省里的要求,并帮助他将户口顺利迁回到瑞安。


  自此,施美生开始潜心艺术创作。


  施美生在艺术创作时十分严谨专注。其学生谢永桂回忆,一次,施美生想画一只白鸽,为能了解它的特征与习性,他连续三天带着学生到菜场,蹲在鸽笼边默不做声地观察。鸽子在笼里来回走动,他就跟着换姿势,仔细观察。就这样,他连续几天在鸽笼边待上一个小时才回家。


  “画鸽子的时候,要注意它的羽毛,眼睛特大,爪子是红色的……”回到家,施美生一改菜场观察时的沉默,认真向学生分析起鸽子的体态特征。


  绘画的技能并非一朝一夕间就能掌握,而中国画需要的不仅仅是苦练绘画的技巧,更多的是需要对艺术的感悟与理解。


  在众人眼里,施美生的画造型


  严谨扎实,构图精妙,实处入骨三分,虚处空灵悠远,充分展现了其纯熟的绘画功力。


  施美生以画八哥闻名。一日,他画了一幅八哥画挂在室内,结果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真的八哥,停留在画上,使劲地用小嘴啄画中八哥的脸,久久不愿离开。他喜出望外,起身关上窗户,抓住了那只真八哥,观察了好几个月才将它放飞。他告诉学生,每只八哥的形态都是不同的,需要仔细观察,才能画出形态各异的八哥。


  此外,施美生画螃蟹时也很讲究。他常买来两只螃蟹,观察它的肚脐眼,分析其腹部线条,哪里该画得细一些,哪里该画得粗一些。他还将吃剩的蟹壳保存起来,在日后给学生讲解用。


  在学生们的眼里,施美生作画还有很多怪癖。“有些画家喜欢在绘画时抽烟,老师都是在收笔后才会点根烟。”“如果一幅作品没有完成独立的一个步骤,老师是绝对不会吃饭的,有时候饭菜都要热上好几遍,从早上开始画到下午15时是很正常的事。”谢永桂回忆说。


  一生节俭,倾囊相助小唯黄


  施美生的画备受赞誉,他的爱心更是为众人所钦佩。


  施美生曾回忆,幼年时家里生活困难,寒冬时节看到一孤寡老人没有冬衣,由于家中没有多余的衣服,就把自家的被子抱给老人盖。


  施美生一路走来,感受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一直觉得做人应该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他曾写下“六心”铭志: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正直之心、宽恕之心、真诚之心、奉献之心,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2004年,中国书画收藏协会和中国书画藏典编辑委员会认定,施美生的作品每尺收藏为4.5万元人民币。有人认为,施美生有了钱,生活肯定很享受。实际上,他是一个对自己抠门的苦行僧,住的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简陋民房,吃的是粗茶淡饭,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惟有画作装饰房间。


  施美生长期与慈善结缘。1988年3月,在原城关一小退休后,他就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为贫困家庭、低保户送去温暖,为玉树灾区捐款,为身患脑瘤的孩子捐款,看望身边的党员和居民。每次得到有人需要救助的消息,他总是尽力予以帮助。


  2009年4月,从《瑞安日报》上得知患先天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3岁女孩唯黄的不幸遭遇后,施美生致电唯黄的外婆:“我想为小唯黄捐点钱,尽些心。”他从抽屉中小心地取出5500元钱,这是他几个月积攒下的退休工资。


  施美生经常收留社区贫困儿童,供给他们吃穿,并免费教他们作画写字。他还会资助困难学生,十几年来,他一直资助谢焕和谢永桂。谢焕和谢永桂原住在市区城北巷,家境贫困上不起学,两兄弟到了十七八岁还目不识丁。施美生先后收留了他们,在他的耐心教导下,两人不仅学会了很多知识,还在绘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兄弟俩成年后,一直陪伴在施美生的身边,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以此报答他的养育和教诲之恩。


  去年5月,施美生应邀参加慈善拍卖,其画作《鱼乐图》拍得的善款6.5万,谢永贵、谢焕的画作也分别拍得的善款6100元和6500元,三人善款悉数捐给市红十字会。去年下半年,施美生生病住院期间,亲朋好友前来探望,送给他买补品的钱共计5000多元,再度被他捐给了市红十字会。


  据了解,这些年来,施美生已先后向社会各界捐资40多万元。临终前,他立下遗嘱,书画捐给国家、浙江、温州、瑞安博物馆,此外,还有100多万元的存款,除去丧事费用后捐给市慈善总会和红十字会。


  施美生的善言善行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2009年,他被我市评为“十佳慈善之星”、“孝义之星”,2010年被评为瑞安第二届“十佳道德模范”。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施美生,1983年,1927年,云天,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