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会客厅 > 会客厅 > 正文
向文波:政府应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外交支持
来源:网易财经       时间:2012/3/14 10:03:58     
  并购普茨迈斯特,让中国民营企业三一重工成为中国企业近年来“走出去”过程中最受人瞩目的焦点。向文波:一个是政府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尤其是应该加大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资产,这个尤为重要。 


  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


  并购普茨迈斯特,让中国民营企业三一重工成为中国企业近年来“走出去”过程中最受人瞩目的焦点。“两会”间隙,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再次面对媒体,对三一重工国际化、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前景和风险控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向文波认为,三一与普茨迈斯特的合作,是基于双方各自优势的互补性合作,普茨迈斯特有技术、有品牌,有全球布局的体系,而三一有规模、有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更占有全球最大市场的本土化优势。双方的合作,将会自然产生协同效应。而对于已经进行了十年国际化的三一重工来说,这一并购也让三一重工的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


  但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速度,向文波认为还需要有耐心,不可一蹴而就,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本土市场优势,取得本土市场的支撑。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中国企业要用全球战略的眼光,通过全球产业链整合进行资源配置,同时要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尽快学习和掌握核心零部件的生产技术。


  对于未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形势,向文波认为,国家四万亿的投资给工程机械带来了一个超常规的发展,但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本身是不可持续的,未来几年,行业增速必然会进入一个下滑阶段。而过度涌入的投资无疑对行业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危险,对行业竞争者,以及下游消费者来说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对于未来企业的风险控制,向文波认为由于中国的产权交易制度缺乏透明度,民营企业在对国有企业的整合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法律风险,因此三一近些年从未对国有企业发起国收购。同时民营企业要专注于主业,防止过度多元化,同时要防止盲目扩张和投资,强化资金风险的管控。


  对于政府的行业政策,向文波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行业领先企业的创新支持,同时要尽可能的扩大和保护市场,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政府应该为企业提供金融、外交方面的政策支持,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访谈文字实录:


  记者:您如何看待工程机械行业2012年的形势?


  向文波:对2012年的经济形势,我个人觉得以前的那个好日子过得太习惯了,所以稍微有点变化大家都很敏感。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与前几年相比,从增速来讲,肯定是会下滑的。因为大家知道,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四万亿的投资给工程机械带来了一个超常规的发展,但是这种超常规的发展本身是不可持续的。你比如说挖掘机每年都翻番,这怎么可能呢?挖掘机的生产能力都满足不了这个需要,所以你看我们一度全国工程机械都是脱销,供不应求,我认为这不利于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发展。


  它的后果就是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引入。你看现在造酒的,造车的,都开始搞工程机械,全民搞工程机械了,我认为这个是不合理的,对工程机械行业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另外对消费者的利益是不利的。比如说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有些产品就滥竽充数,因为客户买不到,好的、坏的都有市场,这个我认为有损于消费者的利益,它会带来很多麻烦。另外,经济景气的时候大家都都上工程机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有些厂子就倒闭了。你将来找服务都找不到了,你配件买不到了,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在市场上消失了。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不利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回归理性,对谁都好。对我们厂家也好,对客户也好,对工程机械的可持续发展也好,对经济转型也好,我认为这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概念。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中国的市场,仍然是很好的。也许大家会觉得我们的市场会受影响,但是我跟大家讲,目前全球80%的市场已经到了中国,全球其他国家只剩20%。你像挖掘机,我们的产量、我们中国的销量早就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我们一个省的挖掘机的销量,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所以中国市场仍然是全球最好的市场,只是增速在下滑,所以我个人认为在2012年我仍然是看好的。


  尽管GDP的增幅去年有8%,降到今年的7.5%,但我认为从全球来看,中国经济仍然是在高速增长的区间里面。


  另外根据我的经验,我开了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总理的报告当中说我们的经济增长目标超已经计划完成了。比如说去年我们提出的目标是8%,最终是9.2%,后来还是加了很多很多调控以后才调下来的9.2%。如果说不是这么大力的调控的话,那我估计就是两位数了,所以我个人觉得,我对经济整体状况还是非常非常看好的,对工程机械市场的前景我也是看好的。


  记者:您曾经说过收购大象对三一的国际化起码提速了五年的时间,请问一下您为什么这么说?提速表现在哪些方面?


  向文波:我讲的五年不来自于精确的计算,我只是根据我的经验,因为三一的国际化从2002年开始尝试,我们已经做了十年的时间,到去年为止,我们出口已经是大概50亿左右。而我们收购的普茨迈斯特公司,去年销售是5.7亿欧元,所以从销售量来讲,我们这次收购相对我们过去十年国际化的成果,超过了过去十年国际化的水平。


  另外一个大家知道,我们在巴西,在德国、在美国、在印度都建设了我们自己的工厂,美国工厂和德国工厂去年都投产;印度工厂在前年就已经投产。从厂房的征地、规划设计、建设到投产,这个时间起码得要四到五年时间,而现在普茨迈斯特公司在全球已经有很好的生产经营体系,你比如说他在欧洲的法国,在西班牙,在德国本土好几家企业。在欧洲之外,美国、印度、巴西都有制造工厂,并且他的销售体系在全球非常的完善。就这个体系建设,就是你有钱,要达到他这样的水平,你五年你做不到。


  另外的话,我们三一的混凝土机械,我们在中国是第一,但是在全球,普茨曼斯特他是第一。如果说我们不是通过并购,如果说我们要通过自己去销售,要达到他这种水平的话,那五年也做不到,所以我觉得我说至少提前了五年,这是至少,这是非常保守的。它确确实实使三一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使三一混凝土机械这个领域我们一跃成为了全球的,毫无争论的领导者。


  通过并购大象,我们不仅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技术,我们也有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销售的服务体系,也拥有了一个世界第一的品牌,所以你就是把这个做到全球第一品牌这个位置,你五年你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讲,确实是使我们的国际化过程大大加速。


  记者:您曾经说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要有一定的消化能力,您觉得三一现在拥有这样的消化能力吗?三一怎么去整合大象的优势呢?


  向文波:从体量上来讲,我们是将近大象的十倍,我们整个集团的话,去年我有800个亿的销售,大象只有5.7亿欧元,大概就是40亿人民币的销售,所以从体量上讲我有这个消化能力,这是一个概念。就是说即使有一定的风险,即使遇到一定的困难,我也有能力去抵御这个风险,有能力承担这个风险,有能力去经受这个过程中间可能会发生的问题。


  另外一个概念,这个是一种战略性的并购,这个本身目的性很强。比如说我有普茨曼斯特公司非常希望的一种能力,首先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这个我是绝对第一的。另外有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制造的能力,这个也是他缺乏的。他也有我所需要的东西,比如我刚才提到的品牌、技术和全球销售和服务体系,所以这个互补性很强,是有内需的动力的,大家自然而然的就出于利益的考虑,会很好的整合。所以我们讲这是一种能力,就是双方的战略互补性非常的强,这个一个概念。


  另外三一已经经过了十年的国际化,我们在国际化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你比如说我刚才讲,在德国、在美国、在印度、在巴西我们都已经建设了工厂,在这种跨文化的管理,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这个经验是将来可以应用于我们跟普茨曼斯特之间的这种整合的。


  再一个的话,就是我觉得三一作为一个上市公司,作为全球我们是排第六位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作为世一个市值500强的上市公司,我觉得我们可以跟普茨曼斯特形成强大的支撑,所以我觉得从这些角度来讲,我们有信心把这个企业治理好。


  记者:您为什么一直坚持三一国际化呢?这是不是您的一个梦想,是什么动力能支撑着您一直坚持下去?


  向文波:国际化首先某种意义上是你必须做的,不是可做可不做的,是被国际化。你比如说中国市场完全已经开放,全球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都进入到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已经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大家知道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个都是把中国经济纳入世界经济的一些标志性的行为。那就是说,人家国际化已经到了你的家门口,你这个市场本来就是国际市场的一部分,你本身在中国经营也是国际化经营,这是一个概念。


  另外从我们三一的理想来讲,我们希望把三一打造成一个世界性的品牌,要把它打造成世界性的品牌,要实现我们三一人的理想,没有国际化这是无法实现的。


  从企业本身的可持续经营来讲也需要国际化,一个庞大的企业,如果是市场过分集中,系统性的风险是很大的。你比如说一旦某个区域性市场发生市场的动荡,或者是市场的一些波动,那么对企业经营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说我们把市场多元化就是国际化,那么我们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这样有有利于企业健康的,可持续的经营,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国际化的原由。


  记者:虽然中国企业把混凝土的三大巨头都已经收购了,但是现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大型的跨国公司垄断了市场70%—80%的份额,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可能都很难改变这种结局,您觉得是这样吗?


  向文波:第一,这前大家要有耐心,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也只有三十年,作为我们三一来讲历史也只有十六年,我们进入工程机械销售的第一台工程机械产品是1995年。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超过国际巨头。


  第二,我觉得要十年也过于悲观,你看我们中国工程机械的市场规模,2010年我们已经占到了47%,我估计2011年这个比例还会提高,那么这个强大的本土市场,以及中国企业的本土优势,这是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崛起的重要原因。就是刚才你讲的这个在混凝土机械行业,中国和世界前三大品牌都已经进行合作,中国企业的崛起首先得取得还是要本土市场的支撑,这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因为三一2010年就成为了全球第六大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我认为我们有信心,在很快的时间之内,我们能够进入前三,所以十年过于悲观,一夜之间要实现也不急,总的来讲我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并购能不能彻底解决中国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比如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突破的障碍?


  向文波:首先我觉得关于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的问题,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这种关心是合理的,是有道理的。但是过分地宣扬这个问题,我觉得也没必要。因为我们现在讲全球化,讲国际化,实际上全球波音飞机也好,还是空客也好,它的产业布局是全球的,它的零部件供应是全球的,在欧洲这些国家,分工是非常细的,你看波音飞机事实上它自己不生产什么东西,它只焊接它的机体,它的机翼、发动机什么的都是买的,并且是来自不同的国家。


  我认为在这种背景下过分地强调零部件国产,然后国产不行就以为有什么天大的危险,我认为有点多虑。因为至少到今天为止,尽管工程机械的很多核心零部件来自国外,但是没有出现真正的所谓人家惩罚你,不给你零部件这种情况,迄今为止没有发生过。就是大家担心的事情没发生过,所以我觉得这个担心过分也没有道理,担心是对的,担心过分也没道理,大家要以更加开放的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我认为经过这种合作,肯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比如说我们这次和普茨曼斯特的合作,我认为这就是中国市场与世界最顶尖技术,中国优势与欧洲优势的一个互补,这必将产生很好的化学反应,1+1肯定要大于2的,这种合作是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使我们企业一夜之间拥有了世界最好的混凝土制造技术。


  记者:但是三一为何一直强调基础零部件自主研发?


  向文波:我觉得有两种考虑,三一基础零部件,第一个是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是提升我们产品竞争力,这是最主要的,因为现在据我们统计,我们产品故障的70%来自于我们外购的配套件,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还是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去考虑,因为三一我们今天已经达到这么大的规模,今年可能要过千亿,我们自己本身需要很多的零部件,我们延长产业链,除了能够大幅度提升我们产品的竞争力以外,还能带来更大的毛利贡献,就是我们的产品盈利能力,也能够大幅度的提升。


  记者:2011年行业的热点是风险控制,在2012年的工作中,您认为企业应该特别注意的风险是哪些,企业应该怎样规避风险?


  向文波:企业风险的规避这是企业经营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在三一经营的过程中间,我们始终非常注重对企业进行风险的规避,每年我们的公司高层经营工作会议上都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我们认为三一目前面对的风险,首先是法律风险,就是一定要依法经营,所以在三一的经营过程中间,我们遇到过很多的机会,比如说国有企业的这个整合和并购,中国历史上,中国也有很多的民营企业曾经在并购上面做得非常好,你像德隆。


  但是因为法律问题,这个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有一些甚至都已经坐牢了。就是因为中国的产权交易并不透明,交易也不是很完善,存在很大的法律和道德的风险,那么在这么多年来,我们为了规避这个风险,我们没有收购过一家国有企业,这就是对风险的这个规避。


  另外一个的话,在我们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间,也面临过很多的发展机会,你比如说像这个我们早期的那种保健口服液啊,什么流通领域的倒买倒卖呀,这种机会很多,有很多的理由和吸引力,让你企业去进入很多的领域,但是三一自始至终坚持走实业发展的道路。这样使我们避免了企业陷于过度多元化,所以我们是坚持了我们讲的,要创立一个企业的理念是要把三一打造成一个制造业的世界第一品牌,这是目标的确定,使我们牢牢地关注了装备制造业这个领域。


  另外一种风险就是过度的扩张和投资的风险。其实在这一点上三一也是控制得非常好的,我们整个的资产是轻资产的,你比如说我们讲到2010年我们三一重工的固定资产只有61个亿,但是我们当年实现的盈利是61个亿,就是我们以61亿的固定资产,实现了61个亿的经营利润,也就是说我们的固定资产可以说是一年收回投资,所以流动性是非常好的,我们的投资的节奏的把握是非常好的。你看去年我们整个投资的规模不到100个亿,但是去年我们整个三一以利润盈利超过600个亿,就是说这个我们把投资的节奏是控制得非常好的。


  另外我们三一的财务状况是非常好的,我们的负债比都是非常健康的,现金流也是非常好的,对金融的金融风险的控制很好。因为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风险控制尤为重要,所以我们始终把稳健经营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


  记者:对于工程机械行业健康发展,您觉得最需要政府出台的是哪一个政策,或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


  向文波:一个是政府要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尤其是应该加大那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领先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资产,这个尤为重要。


  因为某种意义上,行业的领先企业代表这个国家的行业水平,你给他创新支持,首先会避免重复性的投资,因为有些可能在一些领先企业已经解决了,在一些落后企业还没解决,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


  第二个,可以提高行业整个的创新水平。你比如说我刚才讲,支持领先企业创新是在最高成绩上的再创新,如果说把一些资源放在一些二线、三线企业去,那可能就是在一些更低层次上的创新,这个创新水平是不一样的。另外创新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就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因为行业领先企业在行业具有最领先的创新能力,你把资源尤其向这些企业倾斜,他的投入和产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要进一步加大对这个行业领先企业的创新支持。


  另外方面我觉得还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扩大市场需求,这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如果说没有市场,实体经济就缺乏了基础。我刚才讲的二手挖掘机的问题,事实上就是一个对市场的保护的问题。你比如说大量的二手挖掘机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是一个冲击,因为你确实丧失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税收,还有很多环保方面的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要支持和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国际化,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尤其对我们的经营服务的支持。你比如说企业我们去做国际化产品销售,要有金融工具的支持,另外也要有国家外交方面的配合,你比如说我们出去的时候,也要国家的商务、大使馆、商务参赞都要给我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个在其他国际企业的合作中间,这也是正常的。很多的外国元首会为了一个企业的并购去做说客等等,这就是对企业的国际化的支持,这也是很重要的。


  记者:市场增速整体放缓,行业产能不断扩张,三一怎样去客服这种生存压力?


  向文波:工程机械行业有一个特点,大家应该认识到,就是差异化.工程机械这个行业因为产品的客户,因为使用的条件非常恶劣,因为使用的条件差异化很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好的工程机械也不能够全面满足客户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化的空间,所以决定工程机械胜败的不是产能,而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所以你的产能再大,比如说明年你有钱,一夜之间你建一个10万台、20万台的挖掘机工厂,你这个是可以建立起来的,但是如果说不解决产品的质量和技术问题,你一台也卖不出去。所以决定中国工程机械在这个行业胜败的因素不是产能,而是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这个相比钢铁行业,尤其大的钢铁行业,本身差异化是很小的,你只要有钱,投一个钢厂,很快就能见到效果,所以就造成了同质化竞争,在同质化竞争下的产能扩充,那就是灾难


  但是差异化竞争,如果没有产品的质量,没有很好的服务体系,你盲目扩张,对那些投资的企业来讲那也是灾难,所以我个人觉得,对我们三一来讲,因为我们长期注重创新,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我们不担心任何产能对我们的冲击,因为我们讲了,决定这个胜负的是产品的品质和服务。


  比如说挖掘机领域,我们已经拿到了市场第一,虽然市场也是在萎缩,但是我们在增长。就是说我们在夺取别人的市场份额,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工程机械行业这个里面,你们不要过分地看重产能,产能是没有意义的,最应该看重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这个企业的竞争力。


  记者:您如何看待“国进民退的”的问题?随着“非公36条”的落实,三一在对国有企业的收购方面是否会有所突破?


  向文波:我觉得中国人有一种思维方式是需要改变的,一个就是政治化,我们搞什么事情都有一点带这种意识形态的,过分的意识形态的色彩。比如说这个国进民退的问题,大家都会赋予它更多的政治色彩。另外中国人的思维还是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中间打转,一会儿是市场经济思维,一会儿又是计划经济思维,神经有时候错乱,我认为这些概念都没有必要过分去炒作,只要我们给民营经济和国营经济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市场地位,我们就不要去担心什么国进民退或者民进国退等等,让他自己的去发展。


  另外一个我认为要淡化国企和民企的概念,不管是国有企业也好,还是民营企业也好,都是中国企业,刚才我讲的这个比如说我们搞精密机床,我们也是为了解决中国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不要注重这种意识形态的划分。有一种产品形态那是国家控股的,那是国家的,国家是大头。有一些企业是民间的,老百姓,普通老百姓是大股东,只有这个股权的区别。我认为要淡化这种意识,而不要过重的意识形态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发展国有企业就是怎么怎么样,是正常的,民营企业那就是不正常的,不应该是这种概念,我认为中国发展需要解决两个意识问题,一个就是过分的意识形态化,一个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思维和市场经济思维的这种交替的问题。


  我认为还是更多的强调市场经济的思维,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告诉我们,就是我们必须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得出的根本结论,所以这一点我们要坚持,要坚定不移地要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要进行这种市场化的改革,要坚定不移地进一步国际化和完善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贾迪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向文波,企业,国际化,外交,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