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一桶水,捐两毛钱!从2008年开始,来自山西临汾的28岁小伙子茹向辉始终坚持做着“两毛钱的慈善”。3年多来,他肩扛背驮送出了12000桶水,向慈善机构捐赠了用汗水凝聚而成的2400元善款。
在我们传统的概念中,慈善总是富人的事情,虽然也有人提出过每人每月最低捐出1元钱,帮助那些确实需要帮助的人们,但似乎总是很难推广起来,而此次茹向辉的“小钱大爱”无疑显示出:慈善不分大小,不论贫富,只要肯献出爱心,就以将慈善进行到底。
这几年,在我国慈善事业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来自民间的、大众自发的个人慈善或慈善组织,成为了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这些草根慈善或捐资助教,或扶困济贫,自发地以各种不同形式献上自己的爱心,成为政府公益慈善力量的有益补充。像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中的阿里木,就靠每卖出一串羊肉串所得的3毛钱利润,一分分攒起来捐助给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读书,至今他已捐出了15万元,而此次茹向辉每扛一桶水捐出两毛钱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与富人的慈善相比,草根慈善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规模,其对于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不仅是金额上的,更是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新风尚。
草根慈善仅仅靠自己还是难以为继,无论是准入、保护、监管,还是发挥作用,都面临着许多困难,亟待政府多给力。对于有关部门来说,对于草根慈善应该全力支持,特别是要纳入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体系中。相对于富人和明星来说,草根慈善明显处于弱势,有关部门还是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草根慈善,了解其社会功能,让草根慈善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