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专家解析 > 专家解析 > 正文
企业衰退,银行还会幸免吗?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2/2/7 10:09:06     
  这厢是实体经济寸步难行,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却求贷无门;那厢却是银行以垄断优势榨取企业高额利润。在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大环境下,银行业究竟在扮演怎样的一种尴尬角色?银行业的暴利又会让多少中小企业欲哭无泪?  
  这厢是实体经济寸步难行,诸多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的断裂,却求贷无门;那厢却是银行以垄断优势榨取企业高额利润。

  在实体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的大环境下,银行业究竟在扮演怎样的一种尴尬角色?银行业的暴利又会让多少中小企业欲哭无泪?

  长此以往,牟取暴利的银行业,不仅不会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反而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抽血机,将中国企业的血液一点点地榨取。这不是杞人忧天,亦不是危言耸听。

  2月3日消息,继民生银行行长抛出“利润高得不好意思公布”惊人之语后,近日一则《中国银行业暴利超过烟草石油》的报道再次将关注引向银行业。目前上市银行年报尚未出炉,从去年第三季报的数据看,16家上市银行平均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2%,而中石油、中石化的相应数据仅为14.1%和17.1%。

  中石油、中石化把利润做得太高,高了就引起社会的质疑。而现在16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长率最低值都超过了21%,而同期暴利的烟草行业平均利润增长率仅为20%。拼赚钱能力,银行业比中石油、中石化厉害,比烟草业生猛。

  估计,2011年全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利润会超过1万亿元,人均利润会超过50万元。相比之下,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前三个季度实现利润3.68万亿元,但这些企业有8700多万人,人均利润不到4万元。除去个人所得税,人均净利润不过3万元,以此计算,银行员工人均产生的净利润是工业企业的12倍,相差实如天壤。

  去年以来,实体经济的萧条与银行生意的火爆对比强烈,令人担忧的“实业空心化”果然已经来临。可以这样认为,银行业利润的大部分不是“劳动”和“创新”带来的,主要来源于负利率环境下的净利息差———存贷款利差超过3%,远远高于西方国家1%—1.5%的平均水平。国家给银行较高的利差,银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据反映,除坐吃利差外,部分银行网点还逼迫企业开承兑及存单质押,并上浮贷款利息,也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压力。

  企业银行冰火两重天。2011年前三季,2280多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1.49万亿元,同比增加2400亿元,增幅为19.4%。其中16家上市银行实现净利润6920亿元,同比增加1670亿元,一大半都让银行给增了,增幅为31.89%。剔除银行股后所有上市公司盈利仅增长10.26%,约有四成上市企业出现负增长。银企利润增3成,非银企利润增1成。那些没有上市的企业日子更是可怜。

  那位说“不好意思”的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认为,实体经济依然是银行的基础,银行如果健康发展,对经济结构的优化、资源的迅速优化以及整个资源在社会中间的效益最大化,是有其促进作用的,但是一旦整体的经济系统性地出现风险以后,银行想独善其身也是不可能的。显然,这位行长是极明白银行与企业关系的,也是极明白虚拟资本、虚拟经济与实体资本、实体经济关系的。

  关于虚拟资本,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的《资本论》。简单地说,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与实体经济相对应。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从大的方面说,有两句话要牢记,一句是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

  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句话是实体经济是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这两句话,我们可以称之为虚拟经济的根本法则。

  既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很好的处理,不然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发展。

  中国古代有个魏文侯的大王是极懂得依存关系的。魏国的东阳地方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比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大臣一齐向魏文侯表示祝贺。魏文侯认为,东阳这个地方土地没有增加、人口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一下子比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面老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于是魏文侯将朝廷大臣们召集起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老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这一故事,想来对于我们认识银行与企业关系是极有帮助的。企业在大面积亏损,银行却大面积获暴利,这种日子能长久下去吗?

  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东南亚国家不堪一击,到2009年欧债危机希腊等国陷入泥潭,都源于一些国家产业“空心化”,在虚拟经济中集聚大的风险,风暴来临时根基不牢,“一泻千里”。教训已经摆在那里,而中国有的银行家却财迷心窍,忘了根本,只顾自己攫取财富,而不顾历史的惩罚行将来临。

  据有关方面分析,有些银行家对于企业吞噬的贪心,已难以自制,使得企业家们愤恨不已。随着企业贷款负担加重,经济增速逐渐下滑,银行的利率也会往下走,预计今年一季度末净息差很可能将见顶,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将低于去年。中国实体经济瘫痪,银行业岂能独善其身?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国内外经济和产业发展轨迹来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价值,是一次认识上的理性回归,也是吸取了多次金融危机教训之后,在产业布局理念上的螺旋式上升。温家宝总理日前在苏州考察时直言:“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脱离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无法带来真正的经济发展。英美式的金融发展模式已给实体经济带来灭顶之灾,更不要提中国这样尚未完成产业结构转型的新兴经济体,全面走向虚拟经济无异于自己挖坑自己跳。

  企业是根本,企业衰退,银行还能幸免吗?但愿中国的银行家们,多存一点良知,多留一点清醒。

  (李锦)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银行,企业衰退,幸免,,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