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小儿腹泻的多发季节,每年9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间十分流行,其中10月到12月是高发期。秋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引起,也有一小部分患者是因为消化不良、食寒受冷等原因所致。
秋季腹泻发病急,初期可能表现为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也有一些得病的宝宝会出现低热。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大便次数增多,并呈黄色或白色的蛋花汤样,就应该想到很可能是被秋季腹泻袭击了。6个月到3周岁的婴幼儿都是秋季腹泻最容易缠上的目标。而如果婴幼儿存在贫血、消化不良、体弱多病等情况,则一旦患上秋季腹泻,病情相对来说会更严重,病程会较长。
一般来说,只要家长们若能采用合理护理和治疗手段,腹泻患儿都能在一周左右康复。
秋季腹泻患儿应合理喂养 预防和纠正脱水
秋季腹泻患儿的护理,首先不宜禁食。只要孩子想吃,就应尽量鼓励孩子多进食,因为腹泻会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若一味禁食不利于患儿康复。食物以米汤、粥等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为宜,以少量多餐为原则,一次不要吃太多。若患儿还在吃奶粉,最好在奶粉里多加一倍水稀释。
预防和纠正脱水症状是护理腹泻患儿的第一要务。家长们可以用药店购买的口服补液盐(ORS)配制喂服,或者用米汤加适量盐和糖来喂:米汤500ml,白糖10g(大约2小勺),食盐1.75g(啤酒瓶盖的一半),加水500ml,煮2~3分钟,少量多次喂服,轻度脱水每日30~50ml/kg,中、重度脱水每日80~110ml/kg,于4~6小时内服完。
若患儿出现频繁的呕吐,以至于无法进食食物和水,则不宜强喂,最好在正规大医院采用输液等方法补充营养和体液,以防出现严重脱水等后果。
小儿秋季腹泻不宜擅用抗生素
儿科专家告诉我们,在秋季腹泻的治疗上,一般都不主张使用抗生素。这是因为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季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孩子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就能止泻,病程中使用抗生素无效,抗生素只对敏感细菌所致的腹泻有效。而多数秋季腹泻患儿的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或者是胃肠受寒、吃了生冷食物所致,而不存在细菌感染。若此时滥用抗生素,不但对腹泻病情无益,而且容易杀灭肠道有益细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病情复杂化,对于患儿的愈后消化吸收功能的恢复也十分不利。
当然,如果经正规医院化验大便表明存在细菌感染,则应采用相应的抗生素规范治疗。除此之外,一般都更趋向于采取常规手段治疗和护理小儿腹泻。
中医常规治疗秋季腹泻 丁桂儿脐贴更安全
小儿腹泻的常规治疗以中医中药为最优。因为不管是轮状病毒还是消化不良等其他原因导致的小儿腹泻,都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弱有一定关系。因为发育不完善,所以对病毒侵袭和寒凉刺激很敏感,从而很容易导致腹泻的发生。所以治疗秋季腹泻应从增强消化功能入手,使用具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作用的中成药来治疗腹泻。所以,很多医生和家长都习惯于采用丁桂儿脐贴来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因为是脐部给药,透皮直达肠道,不经肝肾代谢高效而又安全无副作用。一次1贴,12小时换药一次,简单易行,也可配合口服开开谓乳酸菌素片,则愈后恢复更快。
虽然通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秋季腹泻患儿一般都能较快恢复健康,但家长们还是更应该注重预防。特别是秋冬季节,平时避免接触其他患儿,让孩子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不吃生冷不易消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