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公益活动 > 公益活动 > 正文
温情广东助学公益活动网上晒账 善款笔笔有监督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时间:2011/11/9 10:29:21     
  羊城晚报昨天关于“温情广东 恤孤助学走进清远”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州市、阳山县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孤贫学生:  第一、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广东省规定的低保或者五保户标准,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 

  温情广东 恤孤助学·走进清远


  羊城晚报讯 记者张小磊、罗坪报道:羊城晚报昨天关于“温情广东 恤孤助学走进清远”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昨天下午,已有众多爱心人士通过羊城晚报和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了解捐款和帮扶事项,同时转达了想加入此项公益活动的意愿。对于此次大型恤孤助学活动善款的监管和使用,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副会长王颂汤表示,促进会就此专门开会强调:一定要做到“网上天天晒账,笔笔有人监督”。


  此次活动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清远市各级政府共同发起。将对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州市瑶安和三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等少数民族地区约1000名孤贫学生进行资助,每人发放补贴3000元,资助款将分学期发放。


  报道一出街,爱心人士的电话就从四面八方打到本报。一位在北京开公司的广东老板来电向记者了解捐助事项。他说,如果不是通过报道,自己真没想到在广东还会有那么多的孩子上学难。“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多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深圳的刘先生则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是一位受捐者,“没有别人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他表示,自己愿捐助两名贫困学生。


  相关报道在网上也引起热议,很多网友表示,想不到经济发达的广东,还会有这么多的孩子面对上学难的问题。网友“城市白兔”说:这只是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就广东来说还有未脱贫的穷乡僻壤。就在离广州不远的清远山区就有那么一些穷困潦倒的家庭,看了就叫人心酸。网友“山那头”说:我自己就是因读不起书而出来打工的,深知那些孩子的苦境,也许一次的捐助,就能改变他们的一生,我报名参与捐助。网友“一生有米”说:作为阳山人,到过秤架瑶族自治乡,到过三排瑶族自治乡,才知道什么是贫穷。阳山和连南,广东最穷的地方之二,很多孩子需要帮助……。


  记者从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了解到,已有一些企业家找到他们,并着手讨论资助事项。“有这么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和企业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孤贫儿能从困境中走出来。”王颂汤说。


  对于网友提出的善款监管和使用情况,王颂汤表示,促进会就此专门开会强调:一定要做到“网上天天晒账,笔笔有人监督”。每一笔捐款都有登记和编号,每一笔善款的去向都会通报给捐助者,有专人监管,而且会把这一切都在网上公布。


  (捐款咨询电话:020-87777268,020-22811452)


  资助对象


  清远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州市、阳山县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孤贫学生:


  第一、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广东省规定的低保或者五保户标准,即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


  第二、在读小学(含学前班)、初中或高中学生(不含职中学生)。或因贫困失学、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承诺接受资助后继续学业的辍学学生;


  第三、当前未接受其他社会团体或组织、个人长期的资助(从本年度秋季起资助期还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列入政府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孤儿不在资助范围内。


  捐赠方式


  有意加入此次扶贫助学活动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团体,可直接将善款打入公开的账户中,并注明“恤孤助学 走进清远”专款。超过3000元的捐款,亦可选择资助对象和资助人数。如果没有注明的,将由恤孤助学促进会统一进行安排。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账号: 44-032601040002708


  户名: 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


  资助标准


  资助金额每人3000元(按照小学每学期每人300元、中学每学期每人500元的标准发放,发至3000元为止)。


  张小磊、罗坪


  唐三妹说她出门从不锁门,不是因为路不拾遗,而是偷无可偷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羊城晚报记者 张小磊 罗坪


  唐三妹


  12岁的唐三妹是连南县南岗中心学校七年级学生。父亲在她两岁时就去世,她与54岁的母亲相依为命。三年级时,她以全班第一的分数考入县城的重点小学———连南县民族小学,但手握着录取通知书,她还是放弃了。一是她舍不下体弱多病的妈妈一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她家根本就无法支付在县城读书的生活费用。


  父亲在她的梦中,只是一个模糊形象。但梦中父亲的话时时让她惊醒:要好好读书。


  家里一贫如洗


  距离连南县南岗中心学校不到10分钟的路程,就是唐三妹的家。门虚掩着,没上锁。


  这是一间由唐三妹的爷爷奶奶留下的祖屋。门是用木条拼成的板门做成,粗糙的木条之间留着粗大的缝隙。一进门,墙角摆着一张破旧的饭桌,桌上一个塑料盆下盖着两只碗,一只碗里有一碗米饭,另一只里有半碗水煮白菜。这是唐三妹吃剩的早餐,也是她的午饭。“早饭午饭一起煮,天天都这样。”唐三妹说。


  饭桌的一侧,有一张小小的写字桌,上方挂着一个小闹钟,这两样都是一年前一位香港爱心人士送给她的。这也成为她家最显眼的摆设。


  从没喝过牛奶,唐三妹最喜欢吃的是肉。但一年之中,唯有春节时才有这样的美餐,水煮白菜成了她家餐桌上“招牌菜”,几乎贯穿了一年四季。


  唐三妹和妈妈的卧室是一间阴暗的房子,两张木板临时拼成的床上,堆着一床破旧的棉被。一线微弱的光线,从一个没有任何遮挡的窗口射了进来。


  “她妈妈有胃病,瘦得像一根柴。家里有一亩多地,就靠种点田勉强维持生活。”同行的南岗中心学校校长盘春风感慨道。


  大概是长年受柴火熏烤,唐三妹家的墙上已是漆黑一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墙上贴着唐三妹不同学期获得的奖状,有知识竞赛的,也有三好学生的。


  放弃重点小学


  唐三妹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盘春风告诉记者。


  唐三妹一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起来先晨读半个钟,吃完早餐,妈妈去田里干活,她去上学。在外面干活的妈妈中午通常不回家吃饭,靠自带的一点干粮充饥,她则回来把早上已煮好的米饭和水煮白菜热一下吃。这不用半个小时,随后她就跑到学校的图书馆看书。“图书馆是热心人士援建的。”盘春风介绍。


  晚上回来,把所有的家庭作业做完后,黄三妹给每门课都安排了45分钟的时间,有的是复习,有的是预习。“一天中,我最开心的事是读书。”唐三妹说。


  三年级时,唐三妹以全班第一的分数考入县城的重点小学———连南县民族小学,但手握着录取通知书,她还是放弃了。一是她舍不下体弱的母亲一个人生活,更重要的是,她家根本就无法支付在县城读书的生活费用。


  想给妈妈买肉


  去年,一位热心人到她家走访,看到她碗里的饭菜,临走时塞给她50块钱,让她买点肉改善一下生活。谁知,她把这50元分成两份,20元给了妈妈做家补,30元托人在县城买了随堂课本和文具。“从来没有一下子买过那么多书。”唐三妹说,那一次自己很奢侈。


  父亲是在唐三妹两岁时去世的。对于父亲,她已没有了记忆与印象。但她告诉记者,有时会在晚上梦到爸爸,“有一次,爸爸在梦中告诉我,让我好好学习。”但她一直没有把这个梦告诉妈妈,“我怕她伤心。”


  唐三妹说,她知道广州有很多有名的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自己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大学,找份工作,“等我有了钱,就不让妈妈干活了,我要把她带在身边,给她肉吃,赡养她一辈子”。

责任编辑:何智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唐三妹,记忆与印象,助学活动,温情,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