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能源 > 能源 > 正文
能源: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1/11/2 13:48:55     
  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厂区内,废水净化处理后被作为景观用水使用。新华社发(金卫其 摄) 深秋丰收图11月1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农民在收割晚稻。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厂区内,废水净化处理后被作为景观用水使用。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两台发电机组利用垃圾焚烧热能进行发电。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中控室监控设备运转。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在查看焚烧炉内的情况。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在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内,一名工作人员在废水处理车间巡检。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济南启用


  11月1日,在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操控机械抓斗吊运堆料室内的垃圾。 2011年10月底,大型焚烧发电项目——山东省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启用,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可达2000吨,年可发电2.7亿度。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济阳县孙耿镇高家村,项目总投资9亿元,占地面积120亩,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焚烧发电项目,实现了生活垃圾由原来单一填埋技术处理,向以焚烧发电为主、卫生填埋为辅的多种处理技术的转变。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摄




  沧州: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用电环境 


  沧县电力局兴济供电所一名职工在对赵庄子村的低压线路及电表箱进行技术改造(10月26日摄)。随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开始,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电力局今年共计划投入资金1350万元,重点解决全县电网网架薄弱、供电“卡脖子”等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用电环境。 新华社发(张淑颖摄)




  道达尔天津润滑油调配厂奠基


  11月1日,道达尔公司负责人为彩狮点睛。当日,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约合2.8亿人民币)的天津润滑油调配厂举行奠基仪式。天津润滑油调配厂投产后将生产全系列润滑油,最大年产量预计将达20万吨, 计划于2013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道达尔天津润滑油调配厂奠基


  11月1日,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约合2.8亿人民币)的天津润滑油调配厂举行奠基仪式。天津润滑油调配厂投产后将生产全系列润滑油,最大年产量预计将达20万吨, 计划于2013年第一季度正式投产。 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西安“万名志愿者秦岭生态保护行动”启动


  这是11月1日拍摄的西安“万名志愿者秦岭生态保护行动”启动仪式现场。当日,西安“万名志愿者秦岭生态保护行动”启动仪式在西安翻译学院举行,来自西安3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并前往秦岭北麓进行垃圾捡拾,通过实际行动倡议民众高度重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新华社记者 刘潇 摄




  铁道部将获逾2000亿融资支持  


  11月1日,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员工在向(塘)莆(田)电气化铁路建设工地竖立电气化接触网支柱。铁道部近期将获得超过2000亿元的融资支持,确保其资金偿付和重点项目的推进,以及配套项目的优化完善。   新华社发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11月1日,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市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中国工博会”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45%,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19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设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环保技术与设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新能源与电力电工、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技术等8大专业展。新华社记者 陈飞摄




  铁道部将获逾2000亿融资支持  


  11月1日,中铁电气化局西安电化公司员工在向(塘)莆(田)电气化铁路建设工地竖立电气化接触网支柱。铁道部近期将获得超过2000亿元的融资支持,确保其资金偿付和重点项目的推进,以及配套项目的优化完善。 新华社发




  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中)出席开幕式并宣布“中国工博会”开幕。当日,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市的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中国工博会”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45%,规模创历届之最。共有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19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设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环保技术与设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新能源与电力电工、科技创新、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技术等8大专业展。新华社记者 裴鑫摄




  神舟八号零距离 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太阳能帆板展开。  新华社发(视频截图)




  深秋丰收图


  11月1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农民在收割晚稻。近日,江西省靖安县晚稻开镰收割,当地农民加快已成熟晚稻收割进度,力争颗粒归仓。 新华社发(徐仲庭 摄)




  深秋丰收图


  11月1日,村民在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现场收割。当日,由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前往龙川县通衢镇农业部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开展现场实割验收活动,专家组随机抽取两块面积约1亩的水稻现场收割过秤。新华社发(黄赞福 摄)




  深秋丰收图


  11月1日,农民驾驶收割机在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联丰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收割晚稻。当日,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联丰村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开镰收割。当地实行机播、机插、机收的2100多亩单季晚稻今年平均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新华社发(金卫其 摄)




深秋丰收图    11月1日,江西省靖安县仁首镇大团村农民在收割晚稻。近日,江西省靖安县晚稻开镰收割,当地农民加快已成熟晚稻收割进度,力争颗粒归仓。 新华社发(徐仲庭 摄)




  70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性节点


  2009年7月11日,新生婴儿在印度北部城市勒克瑙的一家医院内休息。虽然联合国先前预测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仅具象征意义而不具统计学的准确性,但这一“人口时钟”,再次提醒人们直面它带来的挑战。人类不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物质财富,也导致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地球家园的负荷越来越沉重。新华社/路透




  70亿,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性节点


  2005年6月29日,在尼日尔马拉迪的一家慈善机构内,一名营养不良的儿童躺在地上。虽然联合国先前预测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仅具象征意义而不具统计学的准确性,但这一“人口时钟”,再次提醒人们直面它带来的挑战。人类不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惊人物质财富,也导致了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使地球家园的负荷越来越沉重。新华社/路透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数增多


  11月1日,人们乘坐轻轨列车前往赫尔辛基市中心上班。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提高公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交通成为深受赫尔辛基市民欢迎的出行方式。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9月,赫尔辛基大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增加了4.4%。据统计,赫尔辛基每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次超过3亿。在每天上班高峰时段前往赫尔辛基市中心工作的人群中,有70%的人乘坐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和轻轨列车。新华社记者赵长春摄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数增多



  11月1日,在芬兰赫尔辛基市中心的有轨电车车站,乘客通过自动售票机买车票(上方是车到站的倒计时显示装置)。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不断提高公交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公共交通成为深受赫尔辛基市民欢迎的出行方式。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至9月,赫尔辛基大市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数增加了4.4%。据统计,赫尔辛基每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人次超过3亿。在每天上班高峰时段前往赫尔辛基市中心工作的人群中,有70%的人乘坐公共汽车、有轨电车、地铁和轻轨列车。新华社记者赵长春摄


责任编辑:雅思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填埋技术,垃圾焚烧发电,焚烧处理,废水净化处理,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