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宏观角度 > 宏观经济 > 正文
警惕“广场式审判”,我为什么要替卢俊卿辩解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时间:2011/11/2 11:56:22     
  广场审判的错误在于没给被审判者一个扩音器。即使他在认真地作解释,但大家是听不见的,只能听见震耳欲聋、排山倒海的控诉。这就奇怪了,你一遍遍地质疑人家有鬼,却不听人家的解释,这是个什么态度嘛。 

  广场审判的错误在于没给被审判者一个扩音器。所以,即使他在认真地作解释,但大家是听不见的,只能听见震耳欲聋、排山倒海的控诉。


  作者:郭宇宽


  前段时间围绕卢俊卿事件,我与很多人作了交流,包括一些对卢俊卿持批判态度的媒体朋友。其中有一位朋友非常激动地对我说,你为什么要替卢俊卿辩解,他为什么不自己站出来坦荡面对?难道我们就没有质疑的权利吗?这也是很多媒体的语调:人民群众难道没有质疑的权利吗?


  单独将这句话拿出来看,显然是正确的。谁说不能质疑呢?任何人都有质疑别人的权利,任何人也都可以被质疑,但问题是质疑了以后是否倾听别人的解释,则是区分一个人或者媒体是否有言论责任的试金石。易中天先生曾经提出一个说法叫“批评三不问”,其中一条就是“不问动机”,但若是在批评完别人之后不听人家解释,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批评的动机了。我们批评人家也好,质疑人家也罢,到底是为了显示自己道德高尚呢,还是真正想把问题搞清楚呢?


  我问过一些在网上质疑卢俊卿的人,包括一些媒体的编辑:你们下结论说卢俊卿心里有鬼,不敢面对媒体,那你们有没有在发表文章前联系一下他,邀请他做一次采访呢?我遇到的几个人都说没有。其实卢俊卿自己也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并在电视媒体上公开回答过一些问题。大家是不是应该先认真听一听他的回答呢?如果觉得他的解释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再进行质疑也不迟啊。结果现在的情况是大家在网上一遍又一遍地质疑,但他的回答鲜有人听。其实卢俊卿对公众的质疑,在网上是作了逐条答复的,我就是因为看了他公开的解释觉得比较能自圆其说才为他说话的。甚至有的媒体编辑非常坦诚地跟我说:卢俊卿的解释我确实没有细看,但我又不是写报道的,只是个编辑,有什么义务听他的解释?这就奇怪了,你一遍遍地质疑人家有鬼,却不听人家的解释,这是个什么态度嘛。


  这让我想起过去在搞大学生辩论赛的时候,有一种辩论风气很常见,就是不想直接面对别人的问题,不要听别人的解释,只把自己要逼问的问题一遍遍重复,以强化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有的老师甚至把这种方式当作辩论技巧写出来教给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场国际辩论赛中,人家一个大学的辩论队已经反复解释过某个问题了,结果我们这边的一二三四辩轮番站起来问同一个问题,说我们已经问过八遍了,对方辩友你们还是没有正面回答,其实对方已经回答得很清楚了。在这种短兵相接的辩论交锋中,因为情绪激烈,观众往往看的不是谁更讲道理,而是看谁在场面上气势更强。所以这个战术在实战中非常有效,大陆辩论队在场面上占了很大的优势,令对方的辩手们心急上火,以至于不情愿再次回答问题,场面上显得好像在逃避问题一样,非常狼狈。如今有些网民和媒体对卢俊卿的声讨,与这种辩论方式有些类似。


  随着微博等互联网工具在中国的急速发展,大众的话语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这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我们要特别警惕这种“广场审判”式的辩论说理方式。广场审判的错误在于没给被审判者一个扩音器。所以,即使他在认真地作解释,但大家是听不见的,只能听见震耳欲聋、排山倒海的控诉。这就像“文革”的时候,十万人都聚在工人体育场批斗一个所谓的“走资派”,大家都在义正辞严地喊口号,说你这个走资派为什么不正面回答人民的问题。这让人家怎么回答嘛,吓都给吓死了,而且人家回答了,大家也听不见,进而还说人家在狡辩。大家又会说你看看,他双腿发软面色苍白,肯定是心里有鬼,从而进一步强化负面印象。这种判断会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正义感,越发使大家觉得自己真理在握。


  如今微博已经使社会的舆论结构有了一定的广场效用。网民的情绪很容易就会被煽动起来,形成万人控诉的壮观景象。大家对某个被审的对象群起而攻之,在场面上占尽上风,而没有人认真听一下被审判者的辩解和道理。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应该特别提倡一种“为了倾听的质疑”,质问人家十句,至少要拿出同样的时间,安静下来,听一下人家完整的解释。而不是装作没听见对方说话,一次次公开强调对方不要逃避问题,这种风气是不真诚的。如果这种质疑风气成为主流,会对整个社会的理性氛围造成很大的伤害。


  大家都有质疑的权利,质疑不是目的,而是明辨是非的手段。今天的中国,大家情绪都很焦虑,每个人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别人说,这时候,媒体和知识分子们要多一些冷静的努力。


  作者系清华大学博士后


责任编辑:冰心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卢俊卿,广场式,文革,审判者,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