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心理导读: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专家表示,目前我市仍没有建成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大部分市民仍认为“有精神病才去看心理医生”,专家呼吁市民,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莫要“讳疾忌医”,失去治疗心理疾病的最佳时机。 逾九成神经症患者未就诊 高中生小林每次临考试前都会出现腹泻症状。刚开始家长以为是食物不干净导致的,但到医院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后才发现,小林是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就会腹泻。 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精神科主任医师马鹏林表示,在普通人群中,最容易出现的心理疾病是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躯体形式障碍等等。以往大家提到心理病,往往会想到精神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等等,其实神经症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患病率为13‰~22‰。马鹏林说,令人遗憾的是,只有不到10%的神经症患者到医院寻求治疗,而一旦得不到适当的治疗和引导,神经症很可能发展成为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华夏心理网。 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突出 记者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了解到,该中心10年来接待门诊咨询与治疗近10万人次,其中前来咨询的青少年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戴伟华表示,即便是正常人也一样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即所谓的“心理亚健康”状态。而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心理发展、人际关系、早恋、网络游戏成瘾、代际冲突、青春期问题及抑郁、焦急、神经衰弱、多动症、注意力障碍、学习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 戴伟华提醒广大家长,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心理需求,与孩子多多沟通,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较重应尽快带孩子到专业心理机构就诊。 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待完善 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精神科主任医师徐健认为,近几年“精神卫生”领域将关注的目光从所谓的精神病患者转向了普通人,但我市没有专门心理疾病早期干预的场所,仍停留在“重解决、轻预防”阶段,没有建成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以我市为例,到心理门诊求诊的“心理亚健康”患者以学生和白领为主,前来咨询和治疗的农村患者少之又少,只有当亚健康转为更严重的精神病,这些人才会前来求助。关注心理健康,关注华夏心理网。 他呼吁,应加大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力度,使民众对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和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增设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提倡在社区、村镇、学校、工厂等成立心理诊室,定期邀请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坐诊,普及心理健康干预及治疗,使心理辅导医疗站能进入社区,进入村镇。而这仅靠医疗机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公安、民政、文化、宣传等部门的参与,加大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落实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