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特别关注 > 特别关注 > 正文
北清创意园残局难收拾 类似项目多已低调放行
来源:《财经》       时间:2011/9/27 9:34:02     
北清创意园位于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下称生命园)内,土地规划用途为研发用地。2007年,北京春晖世纪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春晖公司)通过协议出让取得该地块后,建起12栋住宅楼,并将500余套房屋销售一空。  
2011年8月11日上午,位于北京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50余名北清创意园业主围住办公楼,要求生命园方面清除对小区的“封锁”,以便入住。

    随后业主与园区保安发生冲突,在网络上传的视频中,十余名保安用折叠椅追打业主,致四人受伤,血流满面。获知讯息后,更多业主赶到,他们捶打玻璃幕墙,喊着口号,双方僵持至深夜。昌平警方出动警力,方始平息事态。

  北清创意园位于国家级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下称生命园)内,土地规划用途为研发用地。2007年,北京春晖世纪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春晖公司)通过协议出让取得该地块后,建起12栋住宅楼,并将500余套房屋销售一空。

  2009年,房屋竣工。生命园向北京市政府举报春晖公司私自改变土地用途,房屋竣工验收被叫停。2011年3月起,为阻止业主入住,园方在小区外以土石围起高墙,引发业主不断抗议,最终酿成冲突。

  8月底,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市委常委赵凤桐作出批示,要求昌平区成立工作组,由生命园方面进行资格审核,不符合“科研”用途的购房人,劝其退房。

  北清创意园购房人、开发商、园区三方矛盾集中爆发,揭开科研用地乱象一角。近年来,低价取得科研、工业、教育用地,立项后改变用途,以住宅形式销售,类似打“擦边球”的行为,在北京房地产业中屡屡发生,北清创意园事件堪为其中典型案例。

  科研楼变性

  北清创意园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门东侧200米,紧邻北清路,位置优越。项目外观与园区内其他建筑迥异——孵化项目、生物企业用房多为独栋建筑,而“北清创意园”内,12栋深灰色楼房依次排开,显然按住宅样式建造。但在土地用途规划中,其本应是科研用房。

  按照此前规划,北清创意园项目所占7号地块为生命园一期科研用地,应用于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研发。

  2007年初,春晖公司找到生命园管理方——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生命园公司),要求购地、入园。为证明项目“科研”用途,春晖公司出示了其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下称留服中心)签订的《合作共建“春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协议书》。

  该协议称,为落实教育部“春晖计划”,双方决定共建孵化基地,留服中心负责推荐人员、项目入驻,春晖公司提供孵化基地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协议所附合作运营方案则称,该项目将建成集高科技研发、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国际化高科技园区,包括癌症诊断纳米显影剂等33个项目拟入园区。协议还称,这些均为教育部“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入围项目,也契合生命园的生物科技定位。

  2007年5月9日,生命园同意将7号地块转让给春晖公司,该地块面积为3.3万平方米,生命园作为土地一级开发商,已完成征地补偿、三通一平、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春晖公司作为二级开发主体,以每建筑平方米1488元的价格,向生命园支付土地开发费,共计7440万元。春晖公司则承诺项目将严格用于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2007年11月8日,北清创意园项目正式在昌平区发改委立项。2008年3月12日,春晖公司以协议转让方式,获得7号地块的50年土地使用权,土地规划用途为研发,楼面地价每平方米360元,总价744万元,这一价格大约相当于周边挂牌出让住宅用地的十分之一。

  同年4月29日,北京市规划委向北清创意园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月30日,北京市建委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0月22日,春晖公司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许可证明确标注商品房用途为:研发。

  一路绿灯取得“五证”的同时,春晖公司开始了售房宣传。数家网站均挂出了“北清创意园买一层送一层LOFT,均价每平方米13500元”的售楼广告。“生态园区5.5米高庭,湖畔低密LOFT”的大幅广告亦在现场挂出。

  据多位业主称,春晖公司在进行售楼宣传时,未隐瞒项目的“科研”性质,但同时承诺未来办理房产证时不会出问题。至2009年,北清创意园500套房屋销售一空。

  据生命园方面提供的数据,458名购房人中,绝大部分均以个人名义购买,以投资和自住为主,毫无“科研”背景,仅5户房屋系以公司名义购买。

  自2008年底开始,生命园多次向市区两级政府提交报告,举报春晖公司改变土地性质,违规销售住宅。随后,房屋竣工验收、产权证办理均被暂停,450余名业主至今无法入住。

  在业主看来,正是因为看到北清创意园拥有齐全“五证”,他们的疑虑才被打消了。业主时宏业认为,购房人仅能信任政府文件,若开发商确有违规,园区和政府在监管上都存在失职。

  实际上,在春晖公司向北京市、昌平区两级建委备案的施工图纸上,即可看出其“变性”意图。

  2010年,生命园赴昌平区建委查询施工图纸后,出具了一份鉴定报告,认为春晖项目的平面布局为典型的住宅式设计,以户型为单位,每户设计有厨房、卫生间、卧室等,建筑设计选用了《北京市住宅区及住宅安全防范设计标准》,不符合研发楼设计规范要求。且在荷载标准上,不满足研发楼的设计规范要求。

  “建委看到图纸后,为何要批准这个项目呢?”业主娄杰对此表示难以理解。

  据生命园公司总经理郭利所述,2008年10月,见到售楼广告后,他们即上报昌平区政府。当月底,区建委责令项目停工,并要求春晖公司暂停宣传销售。但是数月后,项目却又悄然复工。

  郭利表示,他曾去北京市建委市场处咨询,对方称,法律并不禁止科研用地建筑商品房,建委只负责对建筑本体的审查,审核此前的土地、规划许可证后,若无程序问题,即可发给施工许可证,难以监管房屋建成后是否真的用于科研。

  真假协议谜团

  从2007年拿地,至2008年获得“五证”,进而按照住宅标准施工……种种迹象表明,春晖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打算建设孵化基地,其所以能成功游说各方,起到关键作用的即是当年那份《合作共建“春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协议书》(下称《合作共建协议》)。

  2007年2月,春晖公司向生命园出具上述协议副本,协议签署时间为2007年2月5日,上有留服中心副主任邵巍的签名。生命园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更生表示,自2008年下半年起,生命园与春晖公司发生纠纷后,生命园方面曾数次向春晖公司要求查看协议原件,但均被拒绝。

  据留服中心2011年9月16日出具的书面说明,春晖公司向生命园提交的《合作共建协议》系伪造,留服中心对此并不知情。

  但留服中心投资处处长戴争鸣承认,留服中心投资处确实曾与春晖公司签订一份《共建协议书》,不过,其签订时间为2007年2月15日,并非“假协议”的2月5日,签字人也不是邵巍,而是戴争鸣本人。同时“真协议”的内容较“假协议”宽泛,仅约定留服中心推荐留学人员项目入驻孵化基地;春晖公司将搭建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的平台,且孵化基地将位于海淀区。

  “如果确实另有一份真协议,春晖公司何苦冒伪造文书、私刻公章的风险?”生命园公司办公室主任王更生怀疑,留服中心声称存在的“真协议”,系双方在事发后另行补签,更改签字人、日期,以及孵化基地地点,希望以此将留服中心撇清。

  留服中心在情况说明中称,直到2009年5月13日,在有关部门向其核实与春晖公司签署的《合作共建协议》时,该中心才知道“假协议”的存在。但无法解释的是,2008年7月28日,留服中心投资处处长戴争鸣、项目主管汪天洁等一行六人,曾亲自前去生命园,与生命园董事长袁曙光、总经理郭利等人会面,表示中心与春晖公司合作共建“孵化基地”确有其事,土地的研发用途可以得到保证。

  据了解,留服中心系教育部下属事业单位,中心下设出国处、来华处、护照处、投资处、认证中心等13个部门,经办留学、回国、档案寄存等事宜。自数年前开始,留服中心已不再接受财政拨款,自收自支,且赢利能力强大。

  经教育部授权后,留服中心还独家经营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留学人员档案寄存、公派留学人员机票、签证代理等业务。据知情人士介绍,仅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一项,该中心一年收入即高达上千万元,留学人员档案寄存业务年收入也有2000万元,另外,其他项目也能分别带来20万元至200万元不等的收入。另外,留服中心还拥有一家嘉华世达国际教育交流有限公司,主营留学中介业务。

  据知情人称,留服中心“下属每个处室都有创收任务,涉及此次事件的投资处,其原来职能是为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联系投资,但一直以来效益并不好”。

  上述知情者还透露,春晖公司事发后,留服中心曾向教育部递交报告,称该中心对孵化基地土地变性一事全不知情,春晖公司提交的协议,系由其自行伪造。
责任编辑:张冰馨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北清创意园, 残局, 类似项目, 低调放行,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