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中铁隧道二处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开挖到底之际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是国家规划的大能力运煤通道建设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起点为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终点为日照港,全长1260公里。主要设计技术标准为国铁Ⅰ级、双线电气化、行车速度120km/h、重载铁路。
2011年7月8日,在历经一年三个月的艰苦奋战,中铁隧道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六分部顺利实现了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提前施组计划71天开挖到底,标志着六分部成功进入正洞施工;2#斜井也将在7月下旬开挖到底进入正线,目前已提前施组计划97天,并创造了立拱地段自2010年9月份始连续10个月月均开挖超200米的纪录,为南吕梁山隧道建设的整体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六分部已经成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建设的一个领跑者。
挺进吕梁山 科学策划谋先机
2010年4月,刚刚完成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施工任务的中铁隧道二处员工受命辗转至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参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段的建设。
南吕梁山隧道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的全线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来自太中银铁路的这支整建制队伍作为中铁隧道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项目经理部六分部承担了该隧道1、2号斜井总长5110米,正洞左右线各9515米施工任务,合同工期为45.2个月。
进场后,在中铁隧道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项目经理部的指导下,分部经理宋海涛带领班子成员迅速组成前期策划工作组,对工程的施作工程量、设计图纸和现场的地形、地貌以及隧道地质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当地的水泥、电力、沙石等材料进行了调查,同时奔赴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西平铁路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借鉴兄弟单位施工的先进经验,为保证前期策划的科学、合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场时,按照原设计方案,六分部需要施工1#、2#、3#三座斜井。分部从工程工期控制、3#斜井穿越的地层风险等各方面考虑,进行了可行性方案比对,将3座斜井优化为1#、2#两座斜井进行施工。
针对长大斜井通风困难的情况,分部从经济、安全、实用的角度考虑,在前期策划中对隧道通风进行了超前谋划。在传统通风方案、接力式通风方案、隔离巷道式通风方案、瑞典盖雅独头压入式方案中,从设备投入、能耗、资源配备、功效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比选,最后采取了盖雅式通风方案。盖雅式通风采用无极变频调速系统,仅电费就可节约上千万。
为确保驻地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场地各功能区区分明晰,分部充分考虑了进场初期、施工高潮、后续场地利用以及用水、用电和保护环境等诸多因素,对场地布置平面图先后6易其稿;驻地建设过程中坚持每一项临建工程都是先出图、施工工程有交底、有质检、施工完成后评估验收。场地内的所有电线、以及进、排水管道都采取了预埋式,保证整个场地的整齐、整洁。分部先后建成驻地标准化办公及生活住房295间,家属房160间,场地地面水泥硬化达到3万平方米。建起了炸药库房2座,以及长30米、宽32米、高10米的大型钢筋加工棚和120拌合楼,并一次性通过监理和业主单位的验收,为实现工程快速开工奠定了基础。
由于当地水资源匮乏,分部进场后组织人员在场地进行勘探、打了一口300米的深井,出水量达到10m3/h,但依旧难以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用水需求。因此,分部在前期策划上对水的利用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策划,如澡堂用水采用IC卡控制,规定每人每月的洗澡次数、每次控制在15分钟,超过的时间需要个人进行充值。而且澡堂利用率大大提高,澡堂建设面积可减少一半,水量利用可节约二分之一以上,目前洗澡用水节约150方,后期人员上齐日用水量可节约400方以上。在用电上,先后调集了2台500KV和2台800KV大功率发电设备;并在用电节约上采取了室内照明全部采用节能灯、住宿区分户安装电表、材料库房顶部采取透明材料加装天窗等措施。
2010年5月18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六分部1#、2#斜井成功进洞。
亮剑吕梁山 标准化管理树标杆
全面推行现场隧道标准化施工管理,既是铁道部近年铁路建设的要求,也是施工单位保证施工生产安全、优质、快速的重要法宝。
为实现对工程现场的有效管理,分部采用了“分部+作业队”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按照铁道部架子队组织模式,分部在1#、2#斜井分别成立了架子队,配齐配强九大员,并严格按相关要求实行“6852管理”。
在设备资源配备上,按照中铁隧道集团软弱围岩的钻爆法施工要求,对机械设备进行标准化配置。其中,1#、2#斜井井身施工配备挖掘机、出渣车等主要设备16台(套)。建立了“管、用、养、算”的设备管理运行机制,制定了设备月检查、养修管理办法,对各类机械设备、配件统一编号并建帐立卡,严格落实主管司机制度、例行保养制度以及单机核算制度和设备的定额考核制度,确保了设备的完好率达到95%以上。
在信息化施工方面,全面推广了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文件与技术资料信息的共享,施工现场各类数据的自动统计和汇总分析。建立了人员定位和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过程和现场作业人员实行可视化管控,及时发现和制止施工工程中的各种违规操作,有效遏制各级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人员信息芯片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内输入了所有施工人员个人详细信息,通过洞内信号收发器与安全帽上无线标识芯片的配合工作,能够准确掌握施工作业面的施工人员的数量、到离岗时间、工种、位置等具体信息,甚至在作业面的活动轨迹,科学严控现场安全管理。通讯调度系统选用无线中继对讲系统,解决洞内电话长距离通讯质量不可靠,信号衰减,故障率高等缺点。
大力实施工厂化管理,驻地采取全封闭、小区式管理,并成立安保队24小时巡逻,集中供暖、集中供水;设置污水沉淀池、垃圾集中收集池,设绿化长廊、文化长廊。在搅拌站、钢筋加工场等,采取按照固定场地、固定设备、固定生产流程、固定检验流程、固定作业人员的“五固定”工厂化管理模式,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行“集中管控”的材料采供体系,建立了统一标准的材料及配件库房2个,物资置放、标识统一,实施定额发料和材料消耗考核管理。
标准化管理的推行,确保了现场的施工有序、可控。六分部也先后被业主评为标准化工地标杆,2#斜井作业队荣获中铁隧道集团标准化作业队标杆,配套设备荣获机械化示范、搅拌站荣获工厂化示范,处于业内领先。业主先后组织全线的施工单位到现场进行观摩,兄弟单位也多次到现场进行学习参观。
攻坚吕梁山 精细化控制保进度
实行短进尺、多循环是软岩施工的关键。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作业空间,经过认真分析、大胆创新,六分部在1#、2#斜井施工中改变传统的隧道施工工序流程,充分利用上下台阶的空间,将出渣、支护工序与打眼平行作业,循环时间大大缩短。
在开挖爆破施工中,采用“三定”即定人、定位、定机的措施,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光面爆破,并严格落实考核兑现,提高了光爆效果和开挖进度。衬砌、仰拱采取仰拱栈桥施工,减少工序间的相互干扰。每道工序在工作面交接,实现工序交接零误时,较大缩短了总的工序循环时间。爆破块径合理,缩短了装渣时间。改变以往钢拱架连接筋搭接焊接工艺,采用套管连接,压缩了支护循环时间,隧道施工进度保持稳产、高产。
坚持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是确保工序施工安全的关键。以TSP超前地质预报、掌子面地质素描、红外探水及超前水平钻孔为主,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确保掌子面开挖安全。采用接触与非接触量测对隧道地表下沉、拱顶下沉、水平收敛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及结构安全。2#斜井施工段均为Ⅳ级软弱围岩,技术人员局部增加了超前注浆小导管支护,杜绝了坍塌;台阶法施工下台阶开挖支护左、右错开;初期支护紧跟开挖掌子面,开挖后及时封闭成环,仰拱步距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
在质量控方面,严格执行每道工序质检员自检及报检制度,填写项目质量控制检查表(主要包括地质素描、围岩判别、超欠挖、支护质量等),实行质检员工序质量一票否决制。严格工序质量循环考核制度,如每循环对开挖超欠挖、拱架安装、网片安装、锚杆施工、锁脚锚杆施工等质量进行考核,每旬兑现,确保奖罚落实到位。对容易出现质量控制盲区的部位,进行QC活动技术攻关,如为解决上下台阶连接处网片搭接难的问题,上台阶拱脚处采用洞渣将网片覆盖20-25cm高,下台阶施工时将其清除,便于下台阶网片搭接。重视底板开挖平整度,有利于拱架安装便于出渣。拱脚开挖比设计加长10cm施工,拱架安装前采用风镐凿除到位,以便于控制拱架沉降,确保了工序质量。
正是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建设者精细化的现场控制,使得南吕梁山隧道1#、2#斜井施工得以快速、安全推进。每一步,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坚定而踏实的。
情洒吕梁山 人本化管理筑和谐
自开工以来,分部领导就高度重视“人本化”管理,从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花力气,在员工生活保障上下功夫,在员工队伍稳定上求创新,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温馨、快乐的浓厚氛围,受到了各方高度评价。
为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分部高度重视在文化建设、员工理念教育和习惯养成方面的投入。在隧道洞口设立了整齐的“七牌两图”、党建主题活动文化墙、群众性安全生产文化长廊等;“建功中南铁路,助推经济发展”的大型吸塑字宣传标语,彰显了企业造福一方百姓的不懈追求。
一排排整齐排列的员工宿舍和干净整洁的家属区内,一张张笑脸会使外来的参观者感到温暖和感染。分部为员工宿舍配置了行李衣柜和统一的床上用品,使整个宿舍内美观大方,整齐划一,彰显了企业的实力和强企风采。开办了职工业校,每周坚持开班3次,先后组织开展软岩两台阶、三台阶标准化施工等各类专项培训2000余人次。在年轻技术干部的培养上,针对近两年企业招聘技校生较多的实际,严格坚持“师带徒”活动,重点针对新分的技校生实施“一对一”帮带,先后培养开挖技术工人48名、测量大小组长10名,测量工人25名,并使技校生成为工地一线的新生力量。
在员工权益保障上,坚持劳务工与员工政治权利、思想教育、管理要求、技能培训、权利维护、经济利益、生活环境和文化娱乐“八个一样”,实现“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管理。修建了标准化篮球场、羽毛球场、并安装了夜间活动的灯光设施;购置电脑,设立了员工网吧;购买了音响、背投设备,建立员工练歌房、电影放映室;开辟了员工台球室、棋牌室等娱乐设施。员工的日常生活被安排的丰富多彩,大家的生活充实了,内心富足了,寻事、滋事的情形就很少见,为队伍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和谐的队伍,锻造优秀的员工。2011年初,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6标六分部获得了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火车头奖杯,分部经理宋海涛获得火车头奖章;2011年6月,分部党支部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党支部,宋海涛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5月,分部在公司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总结推进会暨“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仪式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与会人员到现场进行观摩,分部”荣获公司群众安全监督活动先进集体;向春红荣获集团公司2010年度“优秀安全生产监督员”光荣称号;员工向春红、耿红松获得了公司2010年度“优秀生产工作者”称号、劳务工李明勇荣获公司“优秀劳务工”称号。
南吕梁山隧道1#斜井顺利开挖到底,六分部创造了400多天无安全事故的记录。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和谐的项目文化氛围,注定六分部的今后的施工也必定是稳定而循序渐进的。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建设者将他们的至精、至诚的一腔热血洒在了吕梁山麓,相信山西中南部铁路也一定会在他们的手中被锻造成为一条腾飞的钢铁巨龙。(宋宝华 高小毅 杨美东 赵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