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件内容中关于“创新”一词使用超过上百次,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在我国未来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只有对创新有深刻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与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国内领先知识产权增值服务商——中细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孔军民认为,实现创新型社会,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过程中,最大挑战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创新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想要改变创新文化环境缺失的尴尬境况,迫切需要的是政府与企业携手,加快建设支持创新的政策、法规和文化环境。
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创新
记者: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件内容中关于“创新”一词使用超过上百次,请谈谈您对创新的理解?
孔军民:创新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一切的秘密。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谈创新,我想引用温家宝总理2010年9月23日在联合国第65届联大的讲话,让大家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人口与资源环境——资源制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经济已保持30多年的快速增长,但进一步发展会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
2、科技与产业结构——技术落后:中国若干重要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大国,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
3、社会与贫富差距——发展失调: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
4、民生与社会保障——就业问题:中国民生有了很大改善,但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
5、 政治与制度建设——社会矛盾: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日趋活跃,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好的维护,但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创新去解决。
综上所述,一个真实的中国,面临着人口多与资源少的矛盾、技术落后与资源消耗的矛盾、产业结构性失调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民生问题与社会保障的矛盾,这些问题与矛盾都需要通过创新去解决。只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才会明白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件内容中为什么关于“创新”一词使用得如此频繁。
从十二五规划纲要理解“创新”,我认为可以分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次,创新意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相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只有创新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进一步开发新技术,在技术上力争加紧开发、加大攻关力度,形成新的突破,掌握核心产业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进而强化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主导权。
第二层次,创新制度与深化体制改革相结合。改革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在资本、项目、资金、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鼓励创新;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性劳动,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把中国建设成为设计之国、创意之国创造条件。
第三层次,创新力量与推动社会发展的要素相结合。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决定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国大力提倡优先发展教育,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为的就是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人才支持。
关于如何更深刻的理解创新我推荐大家去读英国著名学者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改变世界的观念》一书。
要做到创新,一定要为创新营造文化环境。
记者:要建设创新中国,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您认为政府与企业面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孔军民: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做到创新。
中国社会发展有着这样的特点:(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与信息化社会并行;(2)由封闭性社会到开放性社会,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过渡的时间远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
由农耕文明的文化价值观还继续存在,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社会观念还未形成。农耕文明的价值观提倡的重义轻利、与世无争、无为而治与现代文化价值观所提倡的创新精神、重视知识价值、重视产权、积极竞争相矛盾。
我们国家的教育方式同样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容许学生质疑,恐惧学生提出各种奇特的问题,不鼓励奇思妙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成绩都不错,但创造力一般;模仿能力抄袭水平都不错,但原创水平一般。僵化的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往往扼杀儿童的创新思维,培养出的是有学历的知识性人才,而不是创新性人才。创新意识、兴趣和好奇起源于童年。创新人才培养,要延伸到基础教育领域,要从娃娃抓起。
传统的保守价值观和僵化的教育体制都没办法为创新提供文化基础。要更好的实施十二五规划中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价值观,改革教育体制,为建设创新中国营造文化环境做到创新。
记者:建设创新中国,您对政府与企业该如何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有没有方法或建议?
孔军民:创新必须深入到政府、企业和每一个人的意识。
我时刻都在思考为什么美国企业是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为什么美国企业会成为世界创新的商业领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美国社会为创新提供了一个文化环境。全球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在2003年出版的《重新想象》,向美国商业精英提供疯狂时代的创新观念。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出版了《难以想象的时代》,对美国领导者不创新进行批判,为美国商业精英阐述创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在美国,不仅是政策制定者在思考创新,学者、企业家、社会的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创新文化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创新,更需要鼓励创新。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不够高现象,我国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高端人才、战略科学家数量就更显不足。要研究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许多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大都出自年轻人,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为年轻人创造成材条件,使其有能力创新,这是政府为创新提供的基础性服务。
企业是知识转换成价值的实现地,只有企业支持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才能实施下去。当知识产权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时,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得到大大的提升,创新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远超从前。如果企业提升对人才的重视,树立创新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环境,将是十二五背景下全面建设创新国家的原动力。
我们的强国梦,每个人都要为中国创新加油!
记 者:中细软提出“为中国创新加油”的使命,是不是有点做秀的味道?
孔军民:建设创新国家,离不开保护创新制度环境,更离不开服务于创新的知识产权增值服务中介机构。我们都有一个强国梦,我们都渴望我们国家是一个以创新为发展国家。虽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在人均收入上还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在过去30年里,我们靠廉价劳动力、大量资源的挥霍浪费换来了经济发展,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与社会矛盾。
我国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完全取决于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做为一家服务于创新的知识产权增值服务中介机构,“为中国创新加油”就是我们的使命。
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为中国创新加油,我想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只要中国企业都有“为中国创新加油”的观念与创新的精神,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就不是个问题,完全能够真正实现我们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