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日前语出惊人。在刚刚举办的“2009年重庆市金融工作会议”上,一向以言语大胆见称的黄奇帆表示,“我现在不担心股市下跌,反而担心股市暴涨。”
还在底部徜徉,还在犹豫观望中的中国股市,跌多少尚令市场担心,为什么黄奇帆反倒担心股市暴涨?
黄奇帆认为,作为一个政府领导,“我们不会去预测市场的底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是跌,也跌不到哪里去。”因此,他不担心股市下跌。
那么股市凭什么就会暴涨?
在黄奇帆看来,中国实体企业现在到了上台阶的时候,需要资本市场为其提供融资能力,以迅速做大做强,而股市要满足这样的需要,“必然是一个慢牛,一个5-10年的慢牛,最好每年只涨几百点的慢牛。”
黄奇帆的担心到底有没有道理,我们姑且不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政策及资金面情况的变化,已经决定了当前中国股市很难重新跌回到一些人所期待的1300点附近。
众所周知,影响股市运行的最基本因素,一是上市公司业绩,二是市场资金。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尚未披露完毕的2008年上市公司年报,估计情况难以令人乐观。不过,这只代表过去,何况去年四季度的市场走势已对此提前进行了消化。那么,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会怎样呢?央行日前公布的去年十二月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显示,虽然十二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环比和同比均继续呈现下降势头,但包括电力、钢材、成品粮价格在内的部分商品环比价格均出现上涨,这意味着扩张性政策已初见成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5.3,已经较去年11月份的历史低点38.8、以及12月份的41.2连续回升,反映国内制造业活动正在触底反弹。这些数据表明,受4万亿投资计划刺激,中国企业的库存调整活动已大体结束,国内市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如钢铁价格已开始回升,企业由于消化库存而停顿下来的生产已重新启动。今年来,中央在去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投资之后,又部署了新一轮规模为1300亿元的投资计划,刺激重点由投资转向消费;同时,国家今年还在电力方面进行规模达5800亿元的总投资;此外,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振兴规划正鱼贯出台,其他包括石化、船舶、有色、电子信息等产业在内的振兴规划也在抓紧制定。所有这一切对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增长意味着什么呢?最起码,在政策护航下,上市公司业绩最坏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未来上市公司业绩或将进入缓慢恢复或爬升阶段。
从资金面情况看,自去年12月份信贷增长出现明显拐点以来,日前有消息称,1月份银行新增信贷规模将有望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速大大超过去年12月的18.76%,创下历年之最。从往年的情况看,一、二季度将是银行信贷投放较为集中的时期,因此,未来数月内银行的信贷增速有望逐月走高。除了信贷增速持续上升外,2009年初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已有6只新基金公告成立,募集总额达到了128.59亿元,这又意味着股票型基金将给市场带来逾百亿元的增量资金。新增贷款的不断增长,新基金的不断设立……日趋宽松的股市资金面形势不仅显示了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在快速打开,而且可流入股市的资金也在不断增多。如果说去年股市的持续单边下跌,除了受2007年股市涨幅过大、“大小非”问题以及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外,还与股市外围资金环境不断收紧有关的话,那么随着去年底以来整个外围资金环境的不断宽松,中国股市已具备了持续走强的流动性基础。更何况,股市的市盈率通常是一年期利率的倒数,在利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的当前,可以支撑股市的市盈率水平已经上升,15倍的市盈率已足以支撑当前中国股市。
目前,对中国经济给出最大胆预测的是野村证券。野村证券在其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根据近几周的数据及政策反应看,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可能就已触底。如果野村证券的预测是对的话,那么去年10月28日创下的1664.93这个最低点,可能就是中国股市提前于中国经济先行见低的指标信号;即便野村证券的预测是错误的,在政策和资金面的支持下,中国股市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也已大大减弱。或许,我们无须奢侈地担忧股市暴涨,但也没有必要杞人忧天地担忧股市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