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投资 > 正文
后奥运时期 “杀跌盘”从何而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08/9/8 8:53:46     
 
   投资者在经历了一个精彩的奥运会之后,重新在上周把关注重点转移回A 股市场。但股市似乎尚未从“跳水”项目中走出来。众所期待的后奥运行情,有被“后奥运震荡”所取代的可能。而前期一直净买入的机构(如基金等),也在上周出现了又一轮抛售。  

   这些“杀跌盘”出自何方,又因何而来呢?本期基金周刊予以关注。
 

    市场力量! 

    可以肯定的是,最近两周的首要做空力量,来自市场本身。这一点从周刊对基金经理的采访中也可以发现。 

    一些基金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管理的基金仓位早已调整到位,很难在如此低的指数位置,做大规模杀跌。而对于一些业绩稳定增长的基金重仓股,成为最近的“杀跌对象”,他们也感到不解。“只能说,市场在跌估值水平吧。”一位基金经理认为。 

    而从一些市场交易数据看,个人投资者“多杀多”成为市场主因,在最近两周内,个人投资者的抛售规模约占到整个市场抛盘的60%上下,并且持续净卖出。而保险的接盘信心不足,QFII整体实力不够,基金维持中性地位,最终制造了这轮为期两周的集中杀跌。 

    另外,在机构持有信心较坚定的贵州茅台上,主要的杀跌动作也来自场内的民间机构和个人,这也印证了上述推论。 

    看淡宏观? 

    当然,基金并不是铁板一块,不同的仓位也可能导致不同的投资策略。而据基金周刊了解,上周确实有部分深圳等地的机构在做结构性调整,而这可能就是市场传说的“基金杀跌”的由来。 

    从目前看,部分机构在目前这个位置上,主要调整的仍然是银行、运输等周期性行业。其原因可能仍旧出在对于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进一步认识上;而对于未来出现的政策放松不再寄予希望,可能也是主因。一些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放缓,对周期类行业的影响才开始,未来经济放缓可能还有第二波,这是其在目前点位坚决出货部分股票的理由。 

    而市场所担心的基金申购赎回导致的流动性问题,则根本没有迹象要出现。 

    先求生存 

    生存的压力可能也在考验包括基金和民间机构的诸多公司。尤其在不断下挫的世道中,那些维持较高仓位的机构,在坚持个人原有决策方面,压力也越来越大。 

    从最近几个星期看,包括场内私募机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部分一直保持较高仓位的机构投资者,在基本面和市场氛围的双重夹击下开始逐步减仓,这种违背风格的操作显示,不断下跌的市场确实给场内的投资者形成了很大的现实压力。 

    而市场内时起时落的抛售压力、则更明白地显示,市场机制下,由流动性引发的惯性下跌可能亦有加强的可能。(周宏)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吴桐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杀跌, 后奥运, , ,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