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投资 > 正文
“减持”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来源:证券日报 张志伟       时间:2008/7/10 8:48:23     
股市下跌八个多月来,指数跌去一半,市值大幅缩水,投资者亏损严重。很多分析人士把暴跌归结为股权分置改革后遗症大爆发,把大小非减持作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下,不少投资者对大小非理论减持数字“如数家珍”:以2008年5月的两市市值为基准,2009年限售股解禁规模将达到4.8万亿元,与目前已流通市值规模几乎相当,2010年规模甚至更大,达到5.3万亿元。 

    尽管“理论可减持”与“实际会减持”是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减持数量也远不及人们渲染的那么大,而且管理层近期推出了补充性的约束措施,但是,人们对于大小非的恐慌仍然没有完全化解。这与人们给大小非增加了诸多的“额外负担”有关。 

    首先,大盘创出新高后下挫是风险释放的必然,大小非并非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2008年10月中旬,上证综合指数达到6124点的高峰,A股市盈率达50倍;而当时国际平均市盈率仅20倍左右,美国为18倍。不难看到,国内股市风险已经急剧累积。当时许多非理性的投资者在“中国牛市黄金十年”,“8000点指日可待,15000点也不是天方夜谭”的鼓呼中蜂拥入市,在股市下跌中,又深陷止损的犹豫中,亏损困扰自然挥之不去。而在下挫过程中,大小非减持数量仅为理论减持数量的30%. 

    其次,多重原因叠加致使行情下挫,大小非在大跌的行情下减持欲望有限。美国的次级债危机自去年3月引爆以来,为全球的金融市场抹上了黯淡的底色。2008年又恶化,先有花旗、美林和瑞银,分别预亏98.3亿美元、98亿美元和114亿美元,“蝴蝶效应”引发了全球性股灾。A股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且因自身存在不成熟性下跌更甚。 

    年初的A股市场又遭遇南方雪灾的大考。雪灾一定程度也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运营,食品、煤炭等价格上涨,电力供应受影响。随着雪灾的阴影渐渐远去,在政策呵护中,A股市场渐拾升势。但是,拷问中国经济、拷问A股市场的一场灾难——汶川地震,阻挡不住地来临了。另外,居高不下的CPI也令投资者担忧。 

    交易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行情大涨和大跌时,限售解禁股减持欲望缩减,减持数量也明显减少。 

    其三,解禁不等于减持。许多人混淆了“解禁”与“减持”。事实上,有流通权并不等于全流通。大小非作为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东,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持续的背景下,大小非期待分红、“惜售”在情理之中。 

    另外,“大非”们为了保证控股地位或者发言权,一般也不会轻易减持。近期,三一集团率先承诺解禁股自愿继续锁定两年。此后,又有有研硅股、黄山旅游、鼎立股份、中航集团旗下公司等“追随”。可以说“三一模式”代表了不少大小非持有者的心声。 

    股改启动至今已满三年,解禁潮似乎波涛汹涌,然而从具体数据看并不尽然。2006年6月1日起至今年2月底的21个月中,其中“小非”抛售了240亿股,减持比例达39%,而“大非”减持所持股份40亿股,减持比例仅为12.73%。《证券日报》数据中心统计今年6月份上市公司大小非大量减持意愿降至冰点,大小非套现占比仅为1.49%. 

    今年4月份以来,监管部门在制度层面设计了一道门槛,要求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此后,沪深交易所也相应发布了配套的实施细则。这些无疑成为减持的制度约束。虽然在规则发布初期,有几家大小非以身试法违规减持,但是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迅速查处和冻结股权,对违规减持形成威慑。 

    我们也痛心股市的绵绵下跌,但痛心之余,也应还大小非一份理解和清白。 
责任编辑:陈志红

【字号 】 【打印】 【关闭
  
推广:减持, 股市, 大小非, 两市市值,
Copyright(C) 2006-2013 chinacen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热线:010-63522730  编辑QQ:1371847875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2号 京ICP备13042652号-4